一种尾裙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1884发布日期:2022-01-12 05:3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裙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裙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家用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近三年来乘用车年平均销量约2千万辆,截至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高达2.81亿辆。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大幅增加,体现了整个车市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伴随交通事故的日益增多。在实际追尾事故中,因为后防撞横梁和吸能盒溃缩变形导致追尾车辆车头侵入尾裙板,进而造成尾裙板的严重褶皱变形。由于尾裙板的褶皱变形不能通过钣金修复,需要对褶皱部分进行切割焊接,大大增加维修成本,加重了消费者的修车负担。2017年中保研(c-iasi)将这一工况纳入车辆维修经济性指数进行评估,具体工况为高度700mm的移动刚性壁障以15km/h车速与车辆发生覆盖40%车宽的10
°
追尾碰撞,模拟实际用车时发生的低速追尾碰撞工况,根据车辆总修复费用和销售指导价计算车辆损伤率,并进行打分。车辆维修经济性指数评价的建立,将主机厂的车辆低速耐撞性性能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对主机厂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尾裙板及汽车,能有效规避因吸能盒溃缩变形导致追尾车辆侵入尾裙板,通过该结构可以显著降低追尾碰撞中造成的尾裙板损伤以及行李箱空间完整性的破坏。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裙板,包括:
6.尾裙板本体;所述尾裙板本体朝向车辆后吸能盒的区域向内凹陷形成避让区,所述避让区用于供车辆后吸能盒被压溃变形时侵入,且所述避让区在装配至车身上后与车辆后吸能盒之间的距离等于车辆后吸能盒压溃变形时的最大侵入距离。
7.优选地,所述尾裙板本体上朝向车辆吸能盒的一侧端面设置有多个竖向布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布置在所述避让区内,所述第二加强筋未布置于所述避让区内。
8.优选地,所述尾裙板本体上还布置有供线束穿过的线束孔。
9.优选地,所述尾裙板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车辆侧围连接的焊点搭接边,用于与车辆后备箱止口连接的后备箱止口搭接边。
10.优选地,所述尾裙板本体上形成有用于后保安装支架匹配的后保安装支架搭接面,所述后保安装支架搭接面布置在所述避让区的上方。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尾裙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尾裙板向前凹陷形成的避让区,预留出追尾工况下吸能盒完全溃缩后追尾车辆的侵入空间,从而保护尾裙板免受碰撞的损伤;
14.2、增加尾裙板竖向加筋结构,提升尾裙板支撑刚度,降低因尾裙板向前避让导致尾裙板腔体空间减小带来弯扭刚度降低的影响。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尾裙板等轴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尾裙板后视图;
17.图3-1为图2的a-a剖视图;
18.图3-2为图2的b-b剖视图;
19.图3-3为图2的c-c剖视图;
20.图4-1为图2的a-a截面图;
21.图4-2为图2的b-b截面图;
22.图4-3为图2的c-c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追尾碰撞中降低尾裙板损伤的尾裙板,该尾裙板包括采用钣金制成的尾裙板本体,尾裙板本体通过焊点与车身连接。其中,11为尾裙板本体上布置的与车辆侧围连接的焊点搭接边,12为尾裙板本体上布置的供线束通过的线束孔,13为尾裙板本体上布置的与车辆后备箱止口连接的后备箱止口搭接边,14和15分别为尾裙板本体上朝向车辆后吸能盒向内凹陷形成的避让区,在尾裙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布设有上述的避让区14、15。
25.图2为本实施例中尾裙板的后视图,201~208为在尾裙板朝向车辆吸能盒一侧端面布置的多个竖向布置的第一加强筋201、202、203、206、207、208和第二加强筋204、205,第一加强筋201、202、203、204、205、206和第二加强筋204、205用于提升尾裙板本体的支撑和弯扭刚度,进而保证行李箱空间在受碰撞时的完整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201、202、203、204、205、206布置在所述避让区14、15内,所述第二加强筋204、205未布置于所述避让区14、15内。
26.进一步地,参照图2,14和15为尾裙板本体的左右侧向内凹陷形成的避让区,尾裙板本体离地高度710mm以下的位置通过尾裙板向前(车体前方)内凹设计预留后车侵入的避让空间,210和209为尾裙板本体上形成的后保安装支架搭接面,后保安装支架搭接面209、210布置在避让区14、15的上方。
27.由于当前经验发现,追尾事故中后车的平均侵入高度低于700mm,故本实施例中将尾裙板本体上离地高度710mm以下的钣金位置设计为避让区14和15,保证在吸能盒完全溃缩时,追尾车辆车头不会侵入到尾裙板空间。
28.图3-1至图3-2和图4-1至图4-2分别为图2 a-a、b-b、c-c截面的剖视图和截面图,从图4-1至图4-3的a-a、c-c截面和b-b截面的对比可以看到尾裙板左右两侧的具体避让设计,避让区14和15,向前避让的最小距离为车辆后吸能盒完全溃缩的压溃距离。


技术特征:
1.一种尾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尾裙板本体;所述尾裙板本体朝向车辆后吸能盒的区域向内凹陷形成避让区,所述避让区用于供车辆后吸能盒被压溃变形时侵入,且所述避让区在装配至车身上后与车辆后吸能盒之间的距离等于车辆后吸能盒压溃变形时的最大侵入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裙板本体上朝向车辆吸能盒的一侧端面设置有多个竖向布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布置在所述避让区内,所述第二加强筋未布置于所述避让区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裙板本体上还布置有供线束穿过的线束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裙板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车辆侧围连接的焊点搭接边,用于与车辆后备箱止口连接的后备箱止口搭接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裙板本体上形成有用于后保安装支架匹配的后保安装支架搭接面,所述后保安装支架搭接面布置在所述避让区的上方。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尾裙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裙板及汽车,能有效规避因吸能盒溃缩变形导致追尾车辆侵入尾裙板,通过该结构可以显著降低追尾碰撞中造成的尾裙板损伤以及行李箱空间完整性的破坏。该尾裙板,包括:尾裙板本体;所述尾裙板本体朝向车辆后吸能盒的区域向内凹陷形成避让区,所述避让区用于供车辆后吸能盒被压溃变形时侵入,且所述避让区在装配至车身上后与车辆后吸能盒之间的距离等于车辆后吸能盒压溃变形时的最大侵入距离。大侵入距离。大侵入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罗坤 罗泽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