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6896发布日期:2022-02-12 12:5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副仪表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副仪表板的舒适度和功能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副仪表板的中央扶手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兼具了储物等诸多功能,中央扶手的端面通常可以打开,用于拿取或放置物品。
3.现有技术中汽车副仪表板上的中央扶手,由于铰链的布置导致与后盖板的分缝容易发生运动干涉,通常需要修改造型来实现开启。而且铰链布置会压缩后吹面风口的布置空间,布置后吹面风口时,经常会受到铰链转轴的空间限制,使得出风方向常常达不到最佳效果。因此,中央扶手的铰链设计存在扶手尾部设计自由度低、后吹面风口布置空间小、扶手较重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能够实现扶手尾部设计自由度高、后吹面风口布置空间大、扶手较轻的功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包括中央扶手,设置在中央扶手下端的副仪表板骨架,设置在副仪表板骨架外侧可实现中央扶手后翻的齿轮阻尼器;所述副仪表板骨架上还设有弧形下滑轨,所述齿轮阻尼器设置在弧形下滑轨上;所述中央扶手下端还设有弧形上滑轨,弧形上滑轨与齿轮阻尼器卡接。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弧形上滑轨包括内侧和外侧,内侧为光滑面,外侧设有与齿轮阻尼器配合的光滑轨道和含有多个防滑凸起的防滑轨道。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弧形下滑轨包括内侧和外侧,内侧为光面轨道,外侧为设有多个蜂窝凸起的凸面轨道。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齿轮阻尼器固定在弧形下滑轨外侧的上端。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央扶手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弧形上滑轨,所述副仪表板骨架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弧形下滑轨。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副仪表板骨架上设有弧形凹槽,弧形下滑轨设置在弧形凹槽内。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弧形上滑轨和弧形下滑轨的弧口均朝上。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固定在副仪表板骨架外侧的齿轮阻尼器与中央扶手下端的弧形上滑轨卡接,实现中央扶手的无铰链弧形后翻功能;因取消铰链,同时齿轮阻尼器布置在副仪表板骨架的外侧,中央扶手旋转的虚拟轴布置在副仪表板总成的造型之外,使得扶手尾部设计自由度提高、后吹面风口布置空间增大、扶手整体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13.图1为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打开状态立体结构图;
14.图2为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关闭状态立体结构图;
15.图3为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爆炸图;
16.图4为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虚拟转轴平面结构图;
17.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中央扶手1,副仪表板骨架2,齿轮阻尼器3,弧形下滑轨4,光面轨道41,凸面轨道42,蜂窝凸起42a,自攻螺钉5,弧形上滑轨6,光滑面61,光滑轨道62,防滑轨道63,防滑凸起63a,弧形凹槽7,弧口8。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定义副仪表板内部为内侧,副仪表板外部为外侧;副仪表板靠近汽车仪表板一侧为前,远离汽车仪表板一侧为后。
20.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具体实施例如下:
21.如图1-2所示,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包括中央扶手1,设置在中央扶手1下端的副仪表板骨架2,设置在副仪表板骨架2外侧可实现中央扶手后翻的齿轮阻尼器3;所述副仪表板骨架2上还设有弧形下滑轨4,所述齿轮阻尼器3固定在弧形下滑轨4外侧的上端;所述中央扶手1下端还设有弧形上滑轨6,弧形上滑轨6与齿轮阻尼器3卡接;弧形下滑轨4通过多个自攻螺钉5固定在副仪表板骨架2的外侧。
22.如图3所示,所述弧形上滑轨6包括内侧和外侧,内侧为光滑面61,外侧设有与齿轮阻尼器3配合的光滑轨道62和含有多个防滑凸起63a的防滑轨道63;所述弧形下滑轨4包括内侧和外侧,内侧为光面轨道41,外侧为设有多个蜂窝凸起42a的凸面轨道42。所述中央扶手1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弧形上滑轨6,所述副仪表板骨架2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弧形下滑轨4。所述副仪表板骨架2上设有弧形凹槽7,弧形下滑轨4设置在弧形凹槽7内。所述弧形上滑轨6和弧形下滑轨4的弧口8均朝上。
23.如图4所示,中央扶手1旋转的虚拟轴布置在副仪表板总成的造型之外,使是中央扶手1的开启不受扶手后部造型的限制。
24.扶手安装过程:先将弧形下滑轨4安装在副仪表板骨架2的弧形凹槽7内,在弧形下滑轨4边缘固定一圈自攻螺钉5,再将齿轮阻尼器3固定在弧形下滑轨4的外侧的上端,然后将中央扶手1下端的弧形上滑轨6中的光滑轨道62滑入弧形下滑轨4中,实现光滑轨道62与齿轮阻尼器3的卡接,即完成安装。
25.将中央扶手1后端向上抬起,即可实现扶手打开;将中央扶手1后端向下轻压,即可实现扶手关闭。
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包括中央扶手(1)和设置在中央扶手(1)下端的副仪表板骨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副仪表板骨架(2)外侧可实现中央扶手后翻的齿轮阻尼器(3);所述副仪表板骨架(2)上还设有弧形下滑轨(4),所述齿轮阻尼器(3)设置在弧形下滑轨(4)上;所述中央扶手(1)下端还设有弧形上滑轨(6),弧形上滑轨(6)与齿轮阻尼器(3)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上滑轨(6)包括内侧和外侧,内侧为光滑面(61),外侧设有与齿轮阻尼器(3)配合的光滑轨道(62)和含有多个防滑凸起(63a)的防滑轨道(6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下滑轨(4)包括内侧和外侧,内侧为光面轨道(41),外侧为设有多个蜂窝凸起(42a)的凸面轨道(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阻尼器(3)固定在弧形下滑轨(4)外侧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扶手(1)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弧形上滑轨(6),所述副仪表板骨架(2)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弧形下滑轨(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仪表板骨架(2)上设有弧形凹槽(7),弧形下滑轨(4)设置在弧形凹槽(7)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上滑轨(6)和弧形下滑轨(4)的弧口(8)均朝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的无铰链后翻中央扶手,包括中央扶手,设置在中央扶手下端的副仪表板骨架,设置在副仪表板骨架上实现中央扶手后翻的齿轮阻尼器;所述副仪表板骨架上还设有弧形下滑轨,所述齿轮阻尼器设置在弧形下滑轨上;所述中央扶手下端还设有弧形上滑轨,弧形上滑轨与齿轮阻尼器卡接。通过固定在副仪表板骨架外侧的齿轮阻尼器与中央扶手下端的弧形上滑轨卡接,实现中央扶手的无铰链弧形后翻功能;因取消铰链,同时齿轮阻尼器布置在副仪表板骨架的外侧,中央扶手旋转的虚拟轴布置在副仪表板总成的造型之外,使得扶手尾部设计自由度提高、后吹面风口布置空间增大、扶手整体重量较轻。扶手整体重量较轻。扶手整体重量较轻。


技术研发人员:饶隆泉 许寒霞 徐宝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佛吉亚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6
技术公布日:2022/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