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9573发布日期:2022-01-12 12:0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具体是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


背景技术:

2.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道路拥挤情况经常会发生,而除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外,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现有技术中的后视镜,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存在较多的视野盲区,很多无法挽回的惨剧都是由于后视镜中的视野盲区发生的。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后视镜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提高视野范围,为司机提供清晰的车尾环境情况,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依次包括前盖、镜头、主板pcba、后盖、电线;所述主板pcba上设置有微处理器dsp、陀螺仪gyroscope、感影器sensor;所述前盖上开设有镜头安装孔,所述镜头的前端卡设于所述镜头安装孔内;所述镜头的lens模块与所述主板pcba相连,所述主板pcba安装于所述前盖上;所述后盖与所述前盖固定连接,所述镜头、所述主板pcba安装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之间的空腔内;所述后盖上开设有线路穿孔,所述电线的首端穿过该线路穿孔与所述主板pcba相连,所述电线的尾端与行车记录仪主机相连,所述行车记录仪主机安装于后视镜上。
5.作为优选,所述主板pcba的周侧套设有胶圈,所述胶圈设置于所述主板pcba的周侧与所述前盖的内腔之间。
6.作为优选,所述后盖上安装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卡接于所述线路穿孔内,所述电线与所述接线柱相连。
7.作为优选,所述接线柱的外壁套设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设置于所述法兰盘与所述后盖之间。
8.作为优选,所述镜头的视角为165
°

9.作为优选,所述陀螺仪gyroscope为三轴陀螺仪。
10.作为优选,所述主板pcba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手势传感器。
11.作为优选,所述前盖上安装有照明灯头,所述照明灯头与所述主板pcba电连接。
12.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通过安装陀螺仪gyroscope,结合微处理器dsp、感影器sensor为用户在倒车时提供模拟倒车轨迹,清晰地显示车尾的环境情况,同时动态显示倒车方向,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前盖;2、镜头;3、主板pcba;4、胶圈;5、后盖;6、电线;7、法兰盘;8、接线柱;9、防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依次包括前盖1、镜头2、主板pcba3、胶圈4、后盖5、法兰盘7、电线6。前盖1和后盖5均为金属壳体。前盖1上开设有镜头安装孔,镜头2的前端卡设于镜头安装孔内。镜头2的视角为165
°
,镜头2的lens模块与主板pcba3相连。主板pcba3螺接安装于前盖1上,主板pcba3上设置有微处理器dsp、陀螺仪gyroscope、感影器sensor,微处理器dsp、陀螺仪gyroscope、感影器sensor均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陀螺仪gyroscope为三轴陀螺仪。三轴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三维坐标系内陀螺转子的垂直轴与设备之间的夹角,并计算角速度,通过夹角和角速度来判别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状态。三轴陀螺仪可以同时测定上、下、左、右、前、后等6个方向,最终可判断出设备的移动轨迹和加速度。主板pcba3上还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手势传感器,前盖1上安装有照明灯头,照明灯头与主板pcba3电连接。当光线传感器检测到外界环境较暗时,控制照明灯头发光进行照明。后盖5与前盖1之间通过螺钉螺接进行固定,前盖1与后盖5螺接后,二者之间形成空腔,镜头2、主板pcba3安装于前盖1与后盖5之间的空腔内。在本实施例中,主板pcba3的周侧套设有胶圈4,胶圈4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胶圈4设置于主板pcba3的周侧与前盖1的内腔之间,从而为主板pcba3进行减震和提高稳固性,确保主板pcba3上的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
18.后盖5上开设有线路穿孔,后盖5上螺接安装有法兰盘7。法兰盘7上设置有接线柱8,接线柱8卡接于线路穿孔内,接线柱8的外壁套设有防水圈9,防水圈9设置于法兰盘7与后盖5之间。电线6的首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与接线柱8相连,如电线6的外皮与接线柱8一体成型,电线6的首端穿入线路穿孔并与主板pcba3通过接线端子相连。电线6的尾端与行车记录仪主机相连,行车记录仪主机安装于后视镜上,后视镜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带有电子显示屏的任意一种中央后视镜。
19.工作原理:
20.基于主板pcba3的结构,在镜头2上安装的陀螺仪gyroscope,在汽车倒车时,后视镜显示出一个模拟倒车的轨迹,在司机倒车转动方向盘的时候,倒车的轨迹会随着方向的盘转动而变动,提醒司机倒车时按照后视镜上显示出的仿真轨迹进行倒车。结合镜头2的影
像及照明功能,晚上也可以清晰的解决倒车问题。在倒车轨迹的模拟运行中,通过镜头2匹配视频帧之间的特征点计算每两帧之间镜头2的位置姿态变化,这些变化量累积起来就可以得到镜头2经过的路径和姿态变化。当倒车时,基于现有技术中的迭代算法得到缩放系数,图像中的缩放因子可以直接通过已知的基线长得出,从而绘制出模拟倒车的轨迹。
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前盖(1)、镜头(2)、主板pcba(3)、后盖(5)、电线(6);所述主板pcba(3)上设置有微处理器dsp、陀螺仪gyroscope、感影器sensor;所述前盖(1)上开设有镜头安装孔,所述镜头(2)的前端卡设于所述镜头安装孔内;所述镜头(2)的lens模块与所述主板pcba(3)相连,所述主板pcba(3)安装于所述前盖(1)上;所述后盖(5)与所述前盖(1)固定连接,所述镜头(2)、所述主板pcba(3)安装于所述前盖(1)与所述后盖(5)之间的空腔内;所述后盖(5)上开设有线路穿孔,所述电线(6)的首端穿过该线路穿孔与所述主板pcba(3)相连,所述电线(6)的尾端与行车记录仪主机相连,所述行车记录仪主机安装于后视镜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pcba(3)的周侧套设有胶圈(4),所述胶圈(4)设置于所述主板pcba(3)的周侧与所述前盖(1)的内腔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5)上安装有法兰盘(7),所述法兰盘(7)上设置有接线柱(8),所述接线柱(8)卡接于所述线路穿孔内,所述电线(6)与所述接线柱(8)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8)的外壁套设有防水圈(9),所述防水圈(9)设置于所述法兰盘(7)与所述后盖(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2)的视角为165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仪gyroscope为三轴陀螺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pcba(3)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手势传感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上安装有照明灯头,所述照明灯头与所述主板pcba(3)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依次包括前盖、镜头、主板PCBA、后盖、电线;所述主板PCBA上设置有微处理器DSP、陀螺仪Gyroscope、感影器Sensor;所述前盖上开设有镜头安装孔,所述镜头的前端卡设于所述镜头安装孔内;所述镜头的Lens模块与所述主板PCBA相连,所述主板PCBA安装于所述前盖上;所述后盖与所述前盖固定连接,所述镜头、所述主板PCBA安装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之间的空腔内;所述后盖上开设有线路穿孔,所述电线的首端穿过该线路穿孔与所述主板PCBA相连,所述电线的尾端与行车记录仪主机相连,所述行车记录仪主机安装于后视镜上。本申请的带有陀螺仪的电子后视镜系统,能够提高视野范围,为司机提供清晰的车尾环境情况,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庆凯 曾繁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瀚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