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5356发布日期:2022-06-10 22:4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的制作方法
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科技发展与环保要求,电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而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性决定了汽车线束用的配件必须使用高效率,保护性好,质量要求高,电动新能源汽车用模缩套广泛用于汽车线束连接中,为乘客的安全提供保障,促进了电动新能源汽车事业的发展。
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模缩套结构单一,适用性较小,保护力不足,需要新的设计去保护新能源汽车中的线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包括平直段,所述平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叉端,所述平直段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分叉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平直段与分叉端之间设置有夹角且夹角为10
°
至20
°
,所述平直段和分叉端的内径相同。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平直段的长度为l且l在25mm至70mm之间。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平直段的直径为h且h在6mm至33mm之间。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平直段的壁厚为wh且wh在1.5mm至3mm之间。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分叉端的长边长度为r且r在55.7mm至85.5mm之间。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分叉端的直径分别为k、j且k、j均在6mm至33mm之间。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分叉端的壁厚分别为wk、wj且wk、wj均在1.5mm至3mm之间。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中,相较于传统的模缩套,将平直段与分叉端相结合,结构设计新型,适用性强,保护性好,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的尺寸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平直段;2、分叉端;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一:
29.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包括平直段1,平直段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叉端2,平直段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3,分叉端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通孔4,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4相连通,平直段1与分叉端2之间设置有夹角且夹角为10
°
至20
°
,平直段1和分叉端2的内径相同。
30.实施例二:
31.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平直段1的长度为l且l=25mm,平直段1的直径为h且h=6mm,平直段1的壁厚为wh且wh=1.5mm,分叉端2的长边长度为r且r=55.7mm,分叉端2的直径分别为k、j且k=j=6mm,分叉端2的壁厚分别为wk、wj且wk=wj=1.5mm,结构设计新型,适用性强,保护性好,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
32.实施例三:
33.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平直段1的长度为l且l=38mm,平直段1的直径为h且h=13mm,平直段1的壁厚为wh且wh=2mm,分叉端2的长边长度为r且r=65.5mm,分叉端2的直径分别为k、j且k=j=13mm,分叉端2的壁厚分别为wk、wj且wk=wj=2mm。
34.实施例四:
35.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平直段1的长度为l且l=55mm,平直段1的直径为h且h=22mm,平直段1的壁厚为wh且wh=2.5mm,分叉端2的长边长度为r且r=75.6mm,分叉端2的直径分别为k、j且k=j=22mm,分叉端2的壁厚分别为wk、wj且wk=wj=2.5mm。
36.实施列五:
37.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平直段1的长度为l且l=70mm,平直段1的直径为h且h=33mm,平直段1的壁厚为wh且wh=3mm,分叉端2的长边长度为r且r=85.5mm,分叉端2的直径分别为k、j且k=j=33mm,分叉端2的壁厚分别为wk、wj且wk=wj=3mm。
38.工作原理:通过在平直段(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分叉端(2),使得整体结构设计新型,适用性强,保护性好,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包括平直段(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叉端(2),所述平直段(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3),所述分叉端(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通孔(4),所述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与分叉端(2)之间设置有夹角且夹角为10
°
至20
°
,所述平直段(1)和分叉端(2)的内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的长度为l且l在25mm至70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的直径为h且h在6mm至33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1)的壁厚为wh且wh在1.5mm至3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端(2)的长边长度为r且r在55.7mm至85.5mm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端(2)的直径分别为k、j且k、j均在6mm至33mm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端(2)的壁厚分别为wk、wj且wk、wj均在1.5mm至3mm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Y型分叉模缩套,包括平直段,所述平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叉端,所述平直段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分叉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平直段与分叉端之间设置有夹角且夹角为10


技术研发人员:柳广祺 顾春燕 蔡松磊 刘田豪 于庆琢 李孟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联合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6/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