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6816发布日期:2023-08-31 18:4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火车接触网装车控制,具体涉及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移动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常用的供电网络方式,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2、移动接触网主要由龙门架进行支撑;龙门架的横梁下方设有接触悬挂,通过龙门架上的滑道,可以使接触悬挂其中一侧进行移动;当两个接触悬挂接触时,供电线恢复铁路供电,其中一个接触悬挂向外侧移动后断电;供电线还可以避开车厢上方对应的料斗位置,防止供电线路在料斗落料时货料接触供电线路;避免了带电装车容易发生触电危险,以及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3、现有的移动接触网一般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操作,当现场出现突发情况时,需要改为手动模式进行操作;由于自动控制模式与手动模式的驱动方式不一致,在切换时很难进行切换;该种操作方式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4、一、该操作高度下,高空作业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危险的操作方式,当需要紧急切换模式时,登高前必须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前提下开始做准备,比如准备高空作业需要用到的一些作业工具,如:安全绳、安全帽、登高架等;登高和登高前的准备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5、二、龙门架顶部距离接触网供电线路非常接近,操作时会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容易发生触电。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通过该控制系统,即使工作人员在地面,也可以快速进行切换操作,提高自动控制模式与手动模式的切换效率,减少突发状况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危险。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1.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包括移动接触网,传动轴,手动控制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滑动架,接触悬挂,钢丝绳,变道拨板,十字滑块联轴器;所述移动接触网包括龙门架、接触悬挂和滑动架;所述龙门架的横梁下方设有滑槽;龙门架的横梁外侧设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底部固定有接触悬挂;所述龙门架的滑槽内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链条的中部与滑动架固定,通过链条带动滑动架水平往复移动;

4、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轴上设有能将轴体分离的十字滑块联轴器;所述轴体为内外套筒结构,内侧的轴体与外侧套筒通过键槽配合,内侧的轴体上固定有活动齿轮;所述活动齿轮能沿内外套筒结构方向跟随内侧的轴体进行横向移动;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与跟随轴体横向移动的活动齿轮之间铰接有变道拨板;所述变道拨板的板身上方与下方分别设有通孔,通孔内并穿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位于拨板上方孔位进行固定;所述活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外侧轴套固定有手动控制齿轮;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处于分离状态时,手动控制齿轮与活动齿轮啮合。

5、优选地,所述手动控制齿轮包括:第一手动控制齿轮、第二手动控制齿轮,第三手动控制齿轮;所述第一手动控制齿轮设置在主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外侧;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手动控制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手动控制齿轮与第一手动控制齿轮同轴;所述第三手动控制齿轮位于第二手动控制齿轮的下方,并通过链条传动。

6、优选地,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主动齿轮、活动齿轮、第一手动控制齿轮设置在切换箱内侧。

7、优选地,所述切换箱位于变道拨板两侧的边缘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与变道拨板铰接;所述变道拨板的位于铰接位置的上部分长度大于铰接位置下部分的长度。

8、优选地,所述切换箱的表面一端固定有第一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在钢丝绳穿过变道拨板的两个通孔之间。

9、优选地,所述切换箱的外侧设有第二导向轮;钢丝绳沿第二导向轮变向为竖直向下;所述龙门架的底部固定有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上固定有摇杆。

10、优选地,所述龙门架的支腿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手动控制齿轮与第三手动控制齿轮隐藏在空心结构内,且对应第三手动控制齿轮位置的支腿设有缺口。

11、优选地,所述轴体与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三手动控制齿轮中部设有摇杆插接孔。

13、优选地,所述移动接触网的一侧沿着供电线方向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靠近供电线一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端头分别固定有检测线夹和放电线夹;所述放电线夹的一端与地线连接,地线的另一端直接埋入地下;所述检测线夹与接地系统监视报警仪连接。

14、优选地,所述检测线夹和放电线夹的开口两端分别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向开口两侧外张,形成大于检测线夹的夹角开口。

15、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本发明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

16、1、通过该控制系统,工作人员位于靠近龙门架支腿的地面就可以直接操作切换模式,无需工作人员登高,避免登高带来的危险同时,提供了切换效率。

17、2、切换时通过转动第三导向轮即可实现活动齿轮变道,变道拨板力矩较大,容易切换。

18、3、该控制系统还带有退网的接地检测,通过放电线夹,将供电线内的静电接地,避免了带电装车容易发生触电危险,以及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19、4、该控制系统设置有检测线夹,检测线夹与接地系统监视报警仪相连,接地系统监视报警仪可显示供电线路退网并接地放电后,是否放电完全,如果还存在静电,接地系统监视报警仪会显示并报警。



技术特征:

1.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包括移动接触网,传动轴,手动控制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滑动架,接触悬挂,钢丝绳,变道拨板,十字滑块联轴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齿轮包括:第一手动控制齿轮、第二手动控制齿轮,第三手动控制齿轮;所述第一手动控制齿轮设置在主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外侧;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手动控制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手动控制齿轮与第一手动控制齿轮同轴;所述第三手动控制齿轮位于第二手动控制齿轮的下方,并通过链条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主动齿轮、活动齿轮、第一手动控制齿轮设置在切换箱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箱位于变道拨板两侧的边缘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与变道拨板铰接;所述变道拨板的位于铰接位置的上部分长度大于铰接位置下部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箱的表面一端固定有第一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在钢丝绳穿过变道拨板的两个通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箱的外侧设有第二导向轮;钢丝绳沿第二导向轮变向为竖直向下;所述龙门架的底部固定有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上固定有摇杆。

7.根据权利要求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的支腿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手动控制齿轮与第三手动控制齿轮隐藏在空心结构内,且对应第三手动控制齿轮位置的支腿设有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与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手动控制齿轮中部设有摇杆插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接触网的一侧沿着供电线方向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靠近供电线一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端头分别固定有检测线夹和放电线夹;所述放电线夹的一端与地线连接,地线的另一端直接埋入地下;所述检测线夹与接地系统监视报警仪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夹和放电线夹的开口两端分别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向开口两侧外张,形成大于检测线夹的夹角开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车装车站移动接触网双模控制系统,包括移动接触网,传动轴,手动控制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滑动架,接触悬挂,钢丝绳,变道拨板,十字滑块联轴器;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的传动轴上设有能将轴体分离的十字滑块联轴器;所述轴体为内外套筒结构,内侧的轴体与外侧套筒通过键槽配合,内侧的轴体上固定有活动齿轮;所述活动齿轮能沿内外套筒结构方向跟随内侧的轴体进行横向移动;所述十字滑块联轴器与跟随轴体横向移动的活动齿轮之间铰接有变道拨板;所述活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外侧轴套固定有手动控制齿轮;通过在移动接触网的龙门架顶部设置切换装置,即使工作人员在地面,也可以快速进行切换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升,王维利,秦海滨,闫冬生,白章,王飞,崔红伟,拓宏军,郝金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鄂尔多斯市中钰泰德煤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