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驱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8348发布日期:2023-09-08 01:0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电驱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电驱桥及车辆,属于车桥的。


背景技术:

1、当前公交车主要采用中央直驱的方式,电机布置在车桥前后方向的一侧,电机上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再与差速器相连,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电机功率较大,整个传动系统重量较重,成本较高,而且通常需要用锥齿轮进行换向传动,锥齿轮的传动效率较低。

2、目前的电驱桥多采用集成电驱桥的形式,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4685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示,集成电驱桥包括集成在一起的电机、减速箱和差速器,减速箱实现减速增扭。由于各部分集成在一起,能够减小占据的空间。

3、目前减速箱内的传动机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功率分流的方式,即由动力输入到动力输出单线传动,这种传动方式为了提高输出的扭矩,需要加大传动路线中齿轮的尺寸以及分级的数量,重量较重,占用空间较大,而且由于齿轮的尺寸较大,导致动力输入至动力输出之间的中心距(偏置距)较大,动力输入对应的是电机,动力输出对应的是差速器,也就是说电机的轴线距离桥管轴线的距离较远,偏置距较大。由于电机、减速器均为簧下结构,偏置距较大时会导致桥壳受到的扭矩较大。当然,为了提高输出的扭矩,部分电驱桥采用双电机耦合的方式,即两个电机以及两套传动机构,但是两个电机和对应的控制器成本较高。另一类是采用行星结构进行功率分流,进行功率分流、汇聚的方式进行传动时,行星结构的尺寸较小,且没有偏置距,但是其缺点是行星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后期维护成本高。维修方便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电驱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电驱桥尺寸大、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使用该集成电驱桥的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集成电驱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电驱桥,包括集成在一起的电机、减速器和差速器,减速器包括功率分流机构,功率分流机构包括输入轴系、并行的至少两个中间轴系以及输出轴系,输入轴系包括与电机相连的输入齿轮,中间轴系包括中间齿轮组件,输出轴系包括输出齿轮,各中间齿轮组件同时与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外啮合以实现功率分流和功率汇聚,所述输出齿轮固设于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上。

3、有益效果:输入齿轮传递各中间齿轮组件时实现了功率分流,也就是说各中间齿轮组件仅承受输入齿轮一部分的作用力,中间齿轮组件和输入齿轮的尺寸得以减小;各中间齿轮组件与输出齿轮啮合时,各中间齿轮组件同时作用在输出齿轮上,输出齿轮的受力点增多,输出齿轮的输出扭矩为各中间齿轮组件扭矩之和,输出齿轮的尺寸得以减小。功率分流机构在保证足够输出扭矩的前提下减小了各齿轮的尺寸,使得减速器占用的空间更小,而且各齿轮均为外啮合的关系,结构简单,后期的维修、保养均较为方便。输出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为直接固连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减小占用的空间。

4、优选地,中间轴系包括中间轴,中间齿轮组件包括安装在中间轴的中间从动齿轮、中间主动齿轮,中间从动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中间主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中间齿轮组件包括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啮合,布置起来更加方便。

5、优选地,中间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中间主动齿轮的直径,中间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输入齿轮的直径,中间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输出齿轮的直径。实现了两级减速增扭,输出扭矩更大,或者在相同输出扭矩下尺寸更小。

6、优选地,所述中间轴系设有两个,所述输入齿轮、输出齿轮的轴线分置在两中间轴系连线的两侧。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分置在两侧,方便进行布置,而且输出齿轮均不位于两中间轴系的连线上,输出齿轮的尺寸不受限制,输出扭矩更大。

7、优选地,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法兰盘,所述输出齿轮安装于法兰盘上。

8、本发明车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安装于车体上的集成电驱桥,集成电驱桥包括集成在一起的电机、减速器和差速器,减速器包括功率分流机构,功率分流机构包括输入轴系、并行的至少两个中间轴系以及输出轴系,输入轴系包括与电机相连的输入齿轮,中间轴系包括中间齿轮组件,输出轴系包括输出齿轮,各中间齿轮组件同时与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外啮合以实现功率分流和功率汇聚,所述输出齿轮固设于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上。

9、有益效果:输入齿轮传递各中间齿轮组件时实现了功率分流,也就是说各中间齿轮组件仅承受输入齿轮一部分的作用力,中间齿轮组件和输入齿轮的尺寸得以减小;各中间齿轮组件与输出齿轮啮合时,各中间齿轮组件同时作用在输出齿轮上,输出齿轮的受力点增多,输出齿轮的输出扭矩为各中间齿轮组件扭矩之和,输出齿轮的尺寸得以减小。功率分流机构在保证足够输出扭矩的前提下减小了各齿轮的尺寸,使得减速器占用的空间更小,而且各齿轮均为外啮合的关系,结构简单,后期的维修、保养均较为方便。输出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为直接固连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减小占用的空间。

10、优选地,中间轴系包括中间轴,中间齿轮组件包括安装在中间轴的中间从动齿轮、中间主动齿轮,中间从动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中间主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中间齿轮组件包括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啮合,布置起来更加方便。

11、优选地,中间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中间主动齿轮的直径,中间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输入齿轮的直径,中间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输出齿轮的直径。实现了两级减速增扭,输出扭矩更大,或者在相同输出扭矩下尺寸更小。

12、优选地,所述中间轴系设有两个,所述输入齿轮、输出齿轮的轴线分置在两中间轴系连线的两侧。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分置在两侧,方便进行布置,而且输出齿轮均不位于两中间轴系的连线上,输出齿轮的尺寸不受限制,输出扭矩更大。

13、优选地,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法兰盘,所述输出齿轮安装于法兰盘上。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电驱桥,包括集成在一起的电机(1)、减速器和差速器(10),其特征在于:减速器包括功率分流机构,功率分流机构包括输入轴系、并行的至少两个中间轴系以及输出轴系,输入轴系包括与电机(1)相连的输入齿轮(2),中间轴系包括中间齿轮组件,输出轴系包括输出齿轮(9),各中间齿轮组件同时与输入齿轮(2)、输出齿轮(9)外啮合以实现功率分流和功率汇聚,所述输出齿轮(9)固设于差速器(10)的差速器壳体(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驱桥,其特征在于:中间轴系包括中间轴,中间齿轮组件包括安装在中间轴的中间从动齿轮、中间主动齿轮,中间从动齿轮与输入齿轮(2)啮合,中间主动齿轮与输出齿轮(9)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电驱桥,其特征在于:中间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中间主动齿轮的直径,中间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输入齿轮(2)的直径,中间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输出齿轮(9)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集成电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系设有两个,所述输入齿轮(2)、输出齿轮(9)的轴线分置在两中间轴系连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集成电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5)上设有法兰盘,所述输出齿轮(9)安装于法兰盘上。

6.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安装于车体上的集成电驱桥,集成电驱桥包括集成在一起的电机(1)、减速器和差速器(10),其特征在于:减速器包括功率分流机构,功率分流机构包括输入轴系、并行的至少两个中间轴系以及输出轴系,输入轴系包括与电机(1)相连的输入齿轮(2),中间轴系包括中间齿轮组件,输出轴系包括输出齿轮(9),各中间齿轮组件同时与输入齿轮(2)、输出齿轮(9)外啮合以实现功率分流和功率汇聚,所述输出齿轮(9)固设于差速器(10)的差速器壳体(1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中间轴系包括中间轴,中间齿轮组件包括安装在中间轴的中间从动齿轮、中间主动齿轮,中间从动齿轮与输入齿轮(2)啮合,中间主动齿轮与输出齿轮(9)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中间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中间主动齿轮的直径,中间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输入齿轮(2)的直径,中间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输出齿轮(9)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系设有两个,所述输入齿轮(2)、输出齿轮(9)的轴线分置在两中间轴系连线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5)上设有法兰盘,所述输出齿轮(9)安装于法兰盘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电驱桥及车辆,属于车桥的技术领域。集成电驱桥包括集成在一起的电机、减速器和差速器,减速器包括功率分流机构,功率分流机构包括输入轴系、并行的至少两个中间轴系以及输出轴系,输入轴系包括与电机相连的输入齿轮,中间轴系包括中间齿轮组件,输出轴系包括输出齿轮,各中间齿轮组件同时与输入齿轮、输出齿轮外啮合以实现功率分流和功率汇聚,所述输出齿轮固设于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上。功率分流机构在保证足够输出扭矩的前提下减小了各齿轮的尺寸,使得减速器占用的空间更小,而且各齿轮均为外啮合的关系,结构简单,后期的维修、保养均较为方便。输出齿轮与差速器之间为直接固连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减小占用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王印束,刘小伟,刘东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