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风道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34965发布日期:2023-08-16 18:0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可变风道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用空气扩散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变风道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出风口大多是基于科恩达效应来实现的,即出风口开口处设有两个指定方向的风道,通过控制出风口后端的风门来调节两个风道的风量,最终出风口的风向由两股不同方向的风混合而成,混合后的风向偏向于风量较大的风道方向。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2、1.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出风的最终混合过程为非线性过程,混合后的风向不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按照风量比例的线性组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标定和调整。

3、2.若出风口出风面的设计不合理,对于某些角度区间,风量配比的轻微变化可能引起风向的较大变化,对于风量配比及其敏感,从而导致出风方向不能稳定的指向要求的区域,表现为调整出风口风向时,出风方向跳变。

4、3.出风口上下扫风的范围较小且风量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风道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风道系统,包括第一通道组件、第二通道组件、引导组件和壳体;

3、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送风的出风口,引导组件、第二通道组件和第一通道组件在壳体内沿送风方向依次布置;

4、第一通道组件的一端与出风口铰接,以使第一通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摆动,第一通道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道组件铰接;

5、第二通道组件远离第一通道组件的一端与引导组件铰接;

6、引导组件远离第一通道组件的一端与壳体滑动连接。

7、可选地,第二通道组件包括叶片框架,叶片框架的一端与第一通道组件铰接,叶片框架的另一端与引导组件连接,叶片框架的内部设有送风通道。

8、可选地,第一通道组件包括两个布置在出风口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叶片,两个第一叶片的一端分别与出风口铰接,两个第一叶片的另一端分别与叶片框架的相对的两侧铰接,两个第一叶片在第一方向上摆动。

9、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框架调节装置,框架调节装置用于驱动叶片框架在第一方向上摆动。

10、可选地,框架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拨叉和第一电位器;第一驱动部安装在壳体上,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拨叉在第一方向上摆动;叶片框架上设置有框架销轴,框架销轴滑动设置在第一拨叉内;第一电位器设置在第一驱动部上,第一电位器用于监测第一拨叉的摆动方位。

11、可选地,送风通道内可枢转地连接有多个第二叶片,第二叶片的摆动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12、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叶片调节装置;叶片调节装置用于驱动多个第二叶片摆动;框架调节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拨叉和第二电位器;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二拨叉垂直于第一方向摆动;第二拨叉连接在第二叶片上,多个第二叶片远离转轴的一端均连接有连杆,以使多个第二叶片摆动的偏角一致;第二电位器设置在第二驱动部上,第二电位器用于检测第二拨叉的摆动方位。

13、可选地,叶片调节装置还包括解耦器,壳体上设置有金属轴,解耦器与金属轴滑动连接;第二驱动部与解耦器连接,第二驱动部用于带动解耦器沿金属轴运动;解耦器上设置有弧形的滑槽,第二拨叉与滑槽滑动配合,用于解除第二拨叉与叶片框架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耦合运动。

14、可选地,引导组件包括两个引导叶片,两个引导叶片的一端分别与叶片框架远离第一通道组件的相对的两侧铰接,两个引导叶片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的相对两侧滑动连接。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可变风道系统。

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发明提供的可变风道系统及具有该可变风道系统的车辆,通过在壳体内沿送风方向依次铰接设置有引导组件、第二通道组件和第一通道组件,用于改变风道形状,以控制送风方向;且第一通道组件的一端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出风口铰接,以使第一通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摆动,引导组件远离第一通道组件的一端与壳体滑动连接,使壳体内的风沿该系统的流动。本发明提供的可变风道系统及具有该可变风道系统的车辆,第一通道组件内的风向即为出风口的送风方向,避免了对不同风道内的风进行混合的过程,使出风口送出的风为层流,线性较好,无需对风向进行标定,能够极大地减少开发周期;同时,在调节风向时避免了风向的跳变;该可变风道系统的摆动灵活且角度广,使出风口扫风的范围更大,风量更均匀,便于对车辆进行空气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道组件、第二通道组件、引导组件和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组件包括叶片框架,所述叶片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组件铰接,所述叶片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引导组件连接,所述叶片框架的内部设有送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组件包括两个布置在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叶片,两个所述第一叶片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铰接,两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叶片框架的相对的两侧铰接,两个所述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框架调节装置,所述框架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叶片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拨叉和第一电位器;所述第一驱动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拨叉在第一方向上摆动;所述叶片框架上设置有框架销轴,所述框架销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拨叉内;所述第一电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部上,所述第一电位器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拨叉的摆动方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通道内可枢转地连接有多个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摆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叶片调节装置;所述叶片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多个第二叶片摆动;所述框架调节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拨叉和第二电位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拨叉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所述第二拨叉连接在所述第二叶片上,多个所述第二叶片远离转轴的一端均连接有连杆,以使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同步摆动;所述第二电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上,所述第二电位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拨叉的摆动方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调节装置还包括解耦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金属轴,所述解耦器与所述金属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解耦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解耦器沿所述金属轴运动;所述解耦器上设置有弧形的滑槽,所述第二拨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用于解除所述第二拨叉与所述叶片框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耦合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两个引导叶片,两个所述引导叶片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叶片框架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组件的相对的两侧铰接,两个所述引导叶片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滑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风道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风道系统及车辆,涉及车用空气扩散器领域,包括第一通道组件、第二通道组件、引导组件和壳体;通过在壳体内沿送风方向依次铰接设置有引导组件、第二通道组件和第一通道组件,用于改变风道形状,以控制送风方向;且第一通道组件的一端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出风口铰接,以使第一通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摆动,引导组件远离第一通道组件的一端与壳体滑动连接,使壳体内的风沿该系统的流动。该系统中,第一通道组件内的风向即为出风口的送风方向,避免了对不同风道内的风进行混合的过程,无需对风向进行标定,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避免了风向的跳变;该可变风道系统及车辆的风道摆动灵活且角度广,使出风口扫风的范围更大,风量更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张石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