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8515发布日期:2023-04-06 08:5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车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汽车上所设置的车体构造。


背景技术:

1、例如像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在汽车的车体前部设有在车宽方向两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前侧架。在专利文献1中,在前侧架的下侧连结有副架。副架具有在左侧和右侧分别构成为大致平行四边形状的闭环构造部。即,左侧的闭环构造部具备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前方构件、从前方构件的两端部朝向车辆后方向车宽方向内方倾斜的内方构件及外方构件、以及从内方构件的后部延伸至外方构件的后部的后方构件,此外右侧的闭环构造部也同样具备前方构件、内方构件及外方构件、以及后方构件。

2、此外,在汽车的前侧能够开闭地设有车头盖。该车头盖的车辆前部位于前保险杠的上部及其附近的情况多。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068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此,设想汽车例如碰撞到障碍物的情况。根据碰撞的程度,有被分类为专利文献1的闭环构造部的只有车辆前侧部分变形的程度的轻碰撞的情况。为了在该轻碰撞时不给车体的骨架部分(例如前侧架等)带来损伤,存在采用在该前保险杠的内方配设保险杠加强件,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溃缩盒支撑保险杠加强件,仅使溃缩盒压缩变形来吸收轻碰撞时的撞击载荷的构造的情况。

3、然而,若在轻碰撞时溃缩盒压缩变形,则碰撞到汽车的车辆前表面的障碍物相对地向车辆后方移动,存在该障碍物碰到车头盖的车辆前部的情况。车头盖与前侧架等相比,强度大幅降低,因此在障碍物从车辆前方碰撞时容易变形。若车头盖变形,则必须进行板金修理或用新品更换,无论是修理还是更换,都存在修理费昂贵的问题。

4、本申请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轻碰撞时的车头盖的损伤。

5、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6、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公开的第1侧面的前提是,一种汽车的车体构造,在车辆前侧具备车头盖。车体构造具备:左右一对后部溃缩盒,被安装在车体侧构件,从该车体侧构件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在第1规定载荷作用之前保持初始的形状,在作用有第1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压缩变形;以及左右一对前部溃缩盒,从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在作用有比所述第1规定载荷小的第2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压缩变形。所述车头盖的前部位于比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7、根据该构成,在汽车碰撞时撞击载荷作用于前部溃缩盒及后部溃缩盒。此时,在比第2规定载荷大且比第1规定载荷小的撞击载荷作用的轻碰撞的情况下,前部溃缩盒压缩变形,而后部溃缩盒在前部溃缩盒的车辆后方几乎不变形,维持原来的形状,后部溃缩盒的前部为位于比车头盖的前部靠前的位置的状态。因此,即使障碍物相对地向车辆后方移动,也不会碰到车头盖的前部,因此能够抑制障碍物的碰撞引起车头盖损伤。另外,在撞击载荷超过第1规定载荷的碰撞时,后部溃缩盒也变形,从而能够吸收撞击载荷。

8、本公开的第2侧面的车体侧构件是支撑前悬架装置的悬架支撑构件,在所述悬架支撑构件的前部,安装有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后部。

9、根据该构成,悬架支撑构件是支撑前悬架装置的构件,因此是高刚性的构件。通过在该高刚性的悬架支撑构件上安装后部溃缩盒,在轻碰撞时能够抑制后部溃缩盒的后退,能够避免障碍物碰到车头盖。

10、在本公开的第3侧面,还具备:下侧横梁,在比所述前部溃缩盒靠下方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下侧撞击吸收构件,分别支撑所述下侧横梁的车宽方向两侧,并且吸收车辆前后方向的撞击载荷。所述下侧撞击吸收构件比所述车头盖的前部还向车辆前方延伸。

11、根据该构成,还能够通过下侧撞击吸收构件吸收轻碰撞时的撞击载荷,因此抑制车头盖损伤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12、在本公开的第4侧面,还具备上侧横梁,该上侧横梁在比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且比所述后部溃缩盒靠上方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在所述上侧横梁设有固定所述车头盖的前部的固定部。

13、根据该构成,车头盖的前部通过固定部固定于上侧横梁。若设想在该固定状态下发生轻碰撞的情况,则由于设有固定部的上侧横梁位于比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的位置,因此即使障碍物相对地向车辆后方移动,也不会碰到车头盖的前部。

14、在本公开的第5侧面,在所述前部溃缩盒的前部,安装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所述车头盖的前部中的左侧部形成为,越靠近左端则越位于车辆后方,所述车头盖的前部中的右侧部形成为,越靠近右端则越位于车辆后方,所述车头盖的前部中的所述左侧部与所述右侧部之间的中间部形成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所述后部溃缩盒位于所述车头盖的所述中间部的正下方。

15、根据该构成,例如在根据汽车的设计上的要求,车头盖的前部的左侧部及右侧部以逐渐位于车辆后方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轻碰撞时的障碍物难以碰到车头盖的左侧部及右侧部。另一方面,由于车头盖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因此轻碰撞时的障碍物容易碰到该中间部。在该构成中,由于能够与车头盖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对应地配置左右一对后部溃缩盒,因此轻碰撞时的障碍物难以碰到车头盖的车宽方向中间部。

16、在本公开的第6侧面,还具备:横梁,从所述前部溃缩盒向上下方向分离而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撞击吸收构件,分别支撑所述横梁的车宽方向两侧,并且吸收车辆前后方向的撞击载荷。所述撞击吸收构件位于所述车头盖的所述中间部的正下方。

17、根据该构成,能够与车头盖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对应地配置撞击吸收构件,因此轻碰撞时的障碍物难以碰到车头盖的车宽方向中间部。

18、发明的效果

19、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汽车轻碰撞时仅使前部溃缩盒变形而不使后部溃缩盒变形,并且将车头盖的前部置于比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车头盖的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车体构造,是汽车的车体构造,在车辆前侧具备车头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技术总结
一种车体构造,抑制轻碰撞时的车头盖的损伤。车体构造(A)具备在作用有第1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压缩变形的后部溃缩盒(53c)、以及在作用有比第1规定载荷小的第2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压缩变形的前部溃缩盒(53d)。车头盖(BF)的前部位于比后部溃缩盒(53c)的前部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若林充,宫本康史,元木正纪,辰田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