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及缓冲隔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21868发布日期:2023-05-05 01:5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及缓冲隔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防爆,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及缓冲隔断方法。


背景技术:

1、地雷是一种埋入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主要用以构成地雷场或地雷群,形成障碍,阻滞敌方行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或破坏敌方装备,并给敌方造成精神上的威胁,虽然现在国际公约已经全面禁止使用地雷,但是仍有许多的地雷在之前被埋设在地表下,当军队的军用车辆经过雷区时,此时若是触发地雷,会对车辆及车内人员带来较大的伤害,因此军用车辆的座椅一般为防雷座椅;

2、而为了保护乘员的安全性,防雷座椅内的缓冲隔断装置是保障安全的关键,缓冲隔断装置能够利用有效的空间,缓解车内乘员的冲击强度,将乘员受到的冲击峰值和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会在椅垫的下方设置支撑弹簧,或者加厚椅垫的海绵垫,以此来达到防震防冲击的目的,但是现在的防雷座椅存在以下问题:

3、当车辆触发地雷而引起地雷的爆炸时,此时车辆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会向上运动,而刚性接触的装置此时的缓冲力较大,因此会对乘员造成较大伤害,而采用柔性或者将座椅设置为吊挂结构时,此时会受到装置材料的影响,若是材料在长期使用下出现腐蚀时,此时座椅进行缓冲的吊带在冲击力的拉伸作用下易断裂;

4、当冲击较大时,此时座椅向上移动时,乘员的头部会与车顶发生碰撞,因此,哪怕来自下方的冲击力未对乘员造成伤害时,乘员也会由于头部与车顶的碰撞而受到伤害,且当乘员随着座椅下降时,此时也会对乘员自身造成振荡伤害,因此存在对乘员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条例提供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及缓冲隔断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及缓冲隔断方法,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防护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侧面的底端与固定台的侧面固定连接;

3、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与座椅靠背进行固定连接的乘坐台,所述乘坐台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端设有挡环,所述乘坐台的容纳槽内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固定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侧面设有支撑弹簧;

4、所述乘坐台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打气筒,所述打气筒的固定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位于固定台的内部;

5、所述座椅靠背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杆、齿条相适配的滑槽,所述限位杆与齿条的底端与固定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侧面啮合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的顶端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套筒的侧面开设有与固定轴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固定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端与座椅靠背的顶端固定连接。

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机构远离缓冲机构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减震机构的底端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侧面与卡板座椅靠背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的顶端与卡板的底端相接触。

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与限位板的底端相接触,所述支撑弹簧的底端与挡环的上方相接触,且挡环的内侧与固定杆的外侧相适配,乘坐台与固定台相互分离,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十六个,等距分布于固定台的上方。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包括与下连接板进行固定连接的进气主管,所述进气主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顶端与乘坐台的底端相接触。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打气筒内的气体可通过下连接板进入到进气主管内,所述下连接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出气管的出气孔为九个,九个出气孔位于四个固定杆的中心点上。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位于转动块底端的两侧,两个套筒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侧面的底端与座椅靠背的顶端相接触。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组包括与齿条相啮合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侧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换向齿轮,所述换向齿轮的顶端啮合有第一连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的顶端啮合有第二连接齿轮,所述第二连接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12、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发明通过设有乘坐台、支撑弹簧、限位板,当车辆压到地雷而发生爆炸时,此时车辆整体受到冲击力,固定台与车辆之间固定连接,而缓冲机构与固定台之间分离,因此此时缓冲机构会向上移动,与固定台分离时首先对冲击进行缓冲,当缓冲机构内的乘坐台上升时,此时乘坐台与限位板会压缩支撑弹簧,从而进行缓冲,对乘坐台上的乘员进行保护;

14、2、本发明通过设有乘坐台、上连接板、打气筒、管道,当乘坐台上升时,此时会带动上连接板上升,进而使得打气筒内充满气体,而当乘员与乘坐台在冲击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到最高点后,此时会向下移动,乘坐台向下移动时带动上连接板向下移动,此时打气筒内的气体会进入到管道内,并吹到乘坐台的下方,从而对其进行缓冲,避免二次伤害;

15、3、本发明通过设有限位杆、齿轮组、传动齿轮、转动块,当缓冲机构上升时,座椅靠背会同步上升,座椅靠背上升时,齿轮组与限位杆之间啮合,因此齿轮组会进行转动,齿轮组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转动时通过套筒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时能够将乘员的头向下按压,因此乘员上升时,头部不会直接与车顶接触,从而对乘员进行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包括固定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缓冲机构(2),所述缓冲机构(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4),所述座椅靠背(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防护机构(5),所述缓冲机构(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3)侧面的底端与固定台(1)的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5)远离缓冲机构(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板(6),所述减震机构(3)的底端设有支撑条(7),所述支撑条(7)的侧面与卡板(6)座椅靠背(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7)的顶端与卡板(6)的底端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204)的顶端与限位板(203)的底端相接触,所述支撑弹簧(204)的底端与挡环的上方相接触,且挡环的内侧与固定杆(202)的外侧相适配,乘坐台(201)与固定台(1)相互分离,所述固定杆(202)的数量为十六个,等距分布于固定台(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304)包括与下连接板(302)进行固定连接的进气主管(3041),所述进气主管(304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042),所述连接管(304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3043),所述出气管(3043)的顶端与乘坐台(201)的底端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筒(303)内的气体可通过下连接板(302)进入到进气主管(3041)内,所述下连接板(30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出气管(3043)的出气孔为九个,九个出气孔位于四个固定杆(202)的中心点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505)位于转动块(506)底端的两侧,两个套筒(505)内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509),所述挡板(509)侧面的底端与座椅靠背(4)的顶端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503)包括与齿条(502)相啮合的输出齿轮(5031),所述输出齿轮(503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032),所述第一锥齿轮(5032)的侧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5033),所述第二锥齿轮(5033)远离第一锥齿轮(503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换向齿轮(5034),所述换向齿轮(5034)的顶端啮合有第一连接齿轮(5035),所述第一连接齿轮(5035)的顶端啮合有第二连接齿轮(5036),所述第二连接齿轮(5036)与传动齿轮(504)之间相互啮合。

8.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的缓冲隔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防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减振缓冲隔断装置及缓冲隔断方法,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的顶端活动连接有防护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侧面的底端与固定台的侧面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有乘坐台、支撑弹簧,当车辆压到地雷而发生爆炸时,此时车辆整体受到冲击力,固定台与车辆之间固定连接,而缓冲机构与固定台之间分离,因此此时缓冲机构会向上移动,与固定台分离时首先对冲击进行缓冲,当缓冲机构内的乘坐台上升时,此时乘坐台与限位板会压缩支撑弹簧,从而进行缓冲,对乘坐台上的乘员进行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丁健,王珺,丁明春,蔡正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弘泰专用座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