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内胎防护性能的轮胎结构体和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2622发布日期:2022-06-29 06:2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内胎防护性能的轮胎结构体和车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内胎防护性能的轮胎结构体和车轮。


背景技术:

2.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传统轮胎没有防扎防刺功能,行驶过程中扎到钉状物体时,极易造成车胎漏气发生危险,不利于行车安全;同时没有保护装置,行驶至颠簸路面时,在外界冲击的作用下,极易造成内胎损坏,降低内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轮胎结构体和车轮,在内胎和外胎之间设置保护层,以提高内胎防护性能。
4.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5.一种提高内胎防护性能的轮胎结构体,其能与轮辋相结合,包括内胎、保护层和外胎;内胎的外侧设置外胎,内胎和外胎之间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的下端点位于内胎水平长径l的下方,且该下端点位于轮辋上端点的上方,保护层的厚度为3-18mm。
6.作为优选,保护层关于内胎纵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保护层的中间相对于两侧逐渐增厚。
7.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上述的轮胎结构体,轮辋上部内侧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钩部,钩部的下方下侧安装槽;内胎的下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胎唇,胎唇配合设置在安装槽内。
8.作为优选,轮辋下部设置有气门嘴,气门嘴的内端与内胎相连。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0.1.提升防刺强度及刺穿距离,有效避免胎冠部位被刺扎,防止钉子等尖锐物直接刺破内胎。
11.2.在路况较为恶劣时,例如凸出的路块,保护层能防止因冲击力量过大,造成内胎区域a被车圈的边缘夹破。其中的区域a为轮辋上端点至轮胎内部最大外径处。
12.3.防止外胎与内胎相互摩擦导致内胎破损,破损的主要区域为保护层保护部位。
附图说明
13.图1为车轮的局部剖视图。
14.图2为车轮被钉子刺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车轮上区域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所示,一种提高内胎防护性能的轮胎结构体,其能与轮辋4相结合,包括内胎
1、保护层2和外胎3。内胎1的外侧设置外胎3,内胎1和外胎3之间设置保护层2。保护层2的下端点位于内胎1水平长径l的下方,且该下端点位于轮辋4上端点的上方,保护层2的厚度为3-18mm。
17.优选的,保护层2关于内胎1纵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保护层2的中间相对于两侧逐渐增厚。
18.一种车轮,包括轮辋4和上述的轮胎结构体,轮辋4上部内侧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钩部41,钩部41的下方下侧安装槽5。内胎1的下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胎唇11,胎唇11配合设置在安装槽5内。轮辋4下部设置有气门嘴6,气门嘴6的内端与内胎1相连。
19.保护层2针对轮辋4上半部的内胎1进行有效保护,具体如下:
20.1.提升防刺强度及刺穿距离,有效避免胎冠部位被刺扎,防止钉子等尖锐物直接刺破内胎(如图2所示)。
21.2.在路况较为恶劣时,例如凸出的路块,保护层2能防止因冲击力量过大,造成内胎区域a被车圈的边缘夹破(如图3所示)。其中的区域a为轮辋4上端点至轮胎内部最大外径处。
22.3.防止外胎3与内胎1相互摩擦导致内胎1破损,破损的主要区域为保护层2保护部位。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内胎防护性能的轮胎结构体,其能与轮辋(4)相结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胎(1)、保护层(2)和外胎(3);内胎(1)的外侧设置外胎(3),内胎(1)和外胎(3)之间设置保护层(2);保护层(2)的下端点位于内胎(1)水平长径l的下方,且该下端点位于轮辋(4)上端点的上方,保护层(2)的厚度为3-1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内胎防护性能的轮胎结构体,其特征在于,保护层(2)关于内胎(1)纵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保护层(2)的中间相对于两侧逐渐增厚。3.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4)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体,轮辋(4)上部内侧设置有向内凸出的钩部(41),钩部(41)的下方下侧安装槽(5);内胎(1)的下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胎唇(11),胎唇(11)配合设置在安装槽(5)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轮辋(4)下部设置有气门嘴(6),气门嘴(6)的内端与内胎(1)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内胎防护性能的轮胎结构体和车轮,包括内胎、保护层和外胎;内胎的外侧设置外胎,内胎和外胎之间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的下端点位于内胎水平长径L的下方,且该下端点位于轮辋上端点的上方,保护层的厚度为3-18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升防刺强度及刺穿距离,有效避免胎冠部位被刺扎,防止钉子等尖锐物直接刺破内胎。在路况较为恶劣时,例如凸出的路块,保护层能防止因冲击力量过大,造成内胎区域A被车圈的边缘夹破。其中的区域A为轮辋上端点至轮胎内部最大外径处。防止外胎与内胎相互摩擦导致内胎破损,破损的主要区域为保护层保护部位。破损的主要区域为保护层保护部位。破损的主要区域为保护层保护部位。


技术研发人员:叶之 吴蓉蓉 江武兵 吴成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7
技术公布日:2022/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