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箱盖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9864发布日期:2022-07-30 01:5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箱盖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箱盖和汽车。


背景技术:

2.为了提升动力电池包和车身的集成程度,可以将动力电池包的电池箱盖和车身的地板进行融合设计,这种集成方式能够降低整车高度约5mm-10mm,且能够降低整车重量约20公斤。但是在这种集成方式下,衍生了两个问题:一、以往电池箱盖与车身的地板单独设计后进行装配,两者之前会有5mm-10mm的安全间隙预留,间隙内存在的空气形成一层起隔热作用的介质,可降低乘员仓与电池包的热交换,将电池箱盖与车身的地板融合设计后,乘员仓与动力电池包之间仅有电池箱盖,而电池箱盖难以满足隔热需求;二、当电池箱盖与车身的地板融合后,减少了一层钢板防护,在电池热失控出现高温高压气体喷射时难以满足防护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箱盖和汽车,以提升动力电池箱盖的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气流冲击性能。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箱盖,包括箱盖本体、座椅安装横梁、隔热层和耐高温气流冲击层,所述座椅安装横梁设置在所述箱盖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箱盖本体的下表面上,所述耐高温气流冲击层设置在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上。
5.可选的,所述箱盖本体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中通道。
6.可选的,所述箱盖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7.可选的,所述隔热层通过背胶贴合在所述箱盖本体的下表面上。
8.可选的,所述耐高温气流冲击层通过背胶贴合在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上。
9.可选的,所述耐高温气流冲击层由云母板制成。
10.可选的,所述耐高温气流冲击层的厚度为1mm-2mm。
11.可选的,所述隔热层由纤维基材层和气凝胶层构成。
12.可选的,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3mm-5mm。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所述箱盖本体构成所述汽车的地板的至少一部分。
14.本实用新型将动力电池箱盖的箱盖本体和车身的地板融合设计,能够利用动力电池箱盖的箱盖本体来构成车身的地板,同时通过合理设置隔热层和耐高温气流冲击层,提升了动力电池箱盖的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气流冲击性能,进而减轻或消除将动力电池箱盖的箱盖本体和车身的地板融合设计所衍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箱盖本体;2—隔热层;3—耐高温气流冲击层;4—中通道;5—座椅安装横梁;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所示的一种动力电池箱盖,包括箱盖本体1、座椅安装横梁5、隔热层2和耐高温气流冲击层3,座椅安装横梁5设置在箱盖本体1的上表面上,隔热层2设置在箱盖本体1的下表面上,耐高温气流冲击层3设置在隔热层2的下表面上。在具体实施时,隔热层2通过背胶贴合在箱盖本体1的下表面上;耐高温气流冲击层3通过背胶贴合在隔热层2的下表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盖本体1能够用来构成车身的地板,在箱盖本体1的西侧设置隔热层2和耐高温气流冲击层3,提升了动力电池箱盖的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气流冲击性能,进而减轻或消除将动力电池箱盖的箱盖本体和车身的地板融合设计所衍生的问题。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箱盖本体1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中通道4。具体的,中通道4和座椅安装横梁5均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箱盖本体1上,中通道4和座椅安装横梁5能够提升箱盖本体1的结构强度。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箱盖本体1上设置有加强筋6。具体的,箱盖本体1为通过钣金冲压成型件,箱盖本体1的厚度一般控制在0.6mm-1.5mm,为电池防护提供一定结构强度,加强筋6为形成在箱盖本体1上的凹筋,设置加强筋6能够提升箱盖本体1的结构强度。
21.在一些实施例中,耐高温气流冲击层3由云母板制成。作为一种优选,耐高温气流冲击层3的厚度为1mm-2mm。采用该优选方案,耐高温气流冲击层3可耐受1000℃温度,拉伸强度≥100mpa。具体的,通过将云母纸及耐高温有机硅脂粘合,经过高温烘培、压制形成云母板。
22.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2由纤维基材层和气凝胶层构成。气凝胶层可以由氧化铝及氧化硅制成,气凝胶层导热系数小于0.04w/(m
·
k),能有效阻隔热量的交换。纤维基材层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玻璃纤维布、陶瓷纤维布、有机泡棉和预氧丝纤维毡。作为一种优选,为了保证隔热效果,隔热层2的厚度为3mm-5mm。
2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动力电池箱盖,箱盖本体1构成汽车的地板的至少一部分。具体的,箱盖本体1可以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车身上,利用箱盖本体1构成车身的前地板。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本体、座椅安装横梁、隔热层和耐高温气流冲击层,所述座椅安装横梁设置在所述箱盖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箱盖本体的下表面上,所述耐高温气流冲击层设置在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本体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中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通过背胶贴合在所述箱盖本体的下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气流冲击层通过背胶贴合在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气流冲击层由云母板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气流冲击层的厚度为1mm-2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由纤维基材层和气凝胶层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3mm-5mm。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箱盖,所述箱盖本体构成所述汽车的地板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箱盖和汽车,动力电池箱盖包括箱盖本体、座椅安装横梁、隔热层和耐高温气流冲击层,座椅安装横梁设置在箱盖本体的上表面上,隔热层设置在箱盖本体的下表面上,耐高温气流冲击层设置在隔热层的下表面上。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箱盖,箱盖本体构成汽车的地板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将动力电池箱盖的箱盖本体和车身的地板融合设计,能够利用动力电池箱盖的箱盖本体来构成车身的地板,同时通过合理设置隔热层和耐高温气流冲击层,提升了动力电池箱盖的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气流冲击性能,进而减轻或消除将动力电池箱盖的箱盖本体和车身的地板融合设计所衍生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彭鹏 袁昌荣 陈小平 伊炳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7/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