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针对自动挡车型,能够在整车转鼓上自动学习并复现驾驶员驾驶曲线的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2.现代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其排放的尾气也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汽车排放和油耗的控制显得格外重要。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变速器的研发,最终的排放结果都要在整车上搭载进行试验及相关分析。因此需要在搭载发动机及变速器样机的整车上大量进行试验。进行整车的排放油耗试验需要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在转鼓上依照事先设置好的速度曲线进行驾驶。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在转鼓上自动复现驾驶员的驾驶曲线并自动驾驶,无法在对比试验时排除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电缸、刹车踏板、油门踏板,其中:
6.所述上位机通过线束与电缸连接并固定在电缸上;
7.所述电缸通过延长杆与刹车踏板连接在一起,电缸根据移动位置记录电压信号并上传至上位机中,使用时通过记录的电压信号控制电缸来踩下或者释放刹车踏板;
8.所述上位机通过线束与油门踏板连接,油门使用时,上位机记录油门踏板通过线束所传递出的电压信号。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0.在转鼓上的排放油耗试验里,需要驾驶员通过对油门踏板及刹车踏板开度的控制,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速度曲线进行试验。但是每次试验都是人为驾驶,无法避免每次人为驾驶产生的误差,因此对比对试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本实用新型需要驾驶员先按照速度曲线驾驶一次,使该装置记录学习此次驾驶过程的油门和刹车开度记录。再次试验时,只需要驾驶员将档杆位置切换至d档,该装置即可复现上次驾驶员的驾驶过程,使接下来的对比试验顺利进行。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针对整车在转鼓上的排放及油耗试验,提供了一种针对转鼓试验自动学习并复现驾驶曲线的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模拟驾驶员进行对车辆油门的控制,从而实现按照速度曲线自动进行驾驶。
13.2、本实用新型可以复现驾驶员的驾驶过程,从而可以避免每次试验的人为误差,
便于对比试验及分析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位机,2-电缸,3-刹车踏板,4-油门踏板;
15.图2为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主要由集成了上位机1的电缸2构成,其中:
18.所述上位机1用于记录存储刹车踏板3和油门踏板4的开度数据;
19.所述电缸2用于记录刹车踏板3的运动情况,再次试验时通过电缸2的移动来控制刹车踏板3;
20.所述上位机1通过线束与电缸2连接并固定在电缸2上;
21.所述刹车踏板3通过延长杆和电缸2连接在一起放在主驾驶座位下方;
22.所述上位机1通过线束连接油门踏板4的线束。
23.当驾驶员首次驾驶时,电缸2便记录刹车踏板3的开度,将信号传递给上位机1记录,油门处也由上位机1记录其开度数据。当驾驶员驾驶结束后,数据便保存在上位机1中。下次需要时,即可由驾驶员切换档杆后,释放记录的信号,即可复现上次驾驶员的驾驶工况。
技术特征:1.一种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位机、电缸、刹车踏板、油门踏板,其中:所述上位机通过线束与电缸连接并固定在电缸上;所述电缸通过延长杆与刹车踏板连接在一起,电缸根据移动位置记录电压信号并上传至上位机中,使用时通过记录的电压信号控制电缸来踩下或者释放刹车踏板;所述上位机通过线束与油门踏板连接,油门使用时,上位机记录油门踏板通过线束所传递出的电压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用于记录存储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的开度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缸用于记录刹车踏板的运动情况,再次试验时通过电缸的移动来控制刹车踏板。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鼓试验车辆油门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位机、电缸、刹车踏板、油门踏板,其中:所述上位机通过线束与电缸连接并固定在电缸上;所述电缸通过延长杆与刹车踏板连接在一起,电缸根据移动位置记录电压信号并上传至上位机中,使用时通过记录的电压信号控制电缸来踩下或者释放刹车踏板;所述上位机通过线束与油门踏板连接,油门使用时,上位机记录油门踏板通过线束所传递出的电压信号。本实用新型可以复现驾驶员的驾驶过程,从而可以避免每次试验的人为误差,便于对比试验及分析问题。验及分析问题。验及分析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 王君 黄凯 徐思远 高永亮 初琦琦 刘小通 朴浩 邱宏凯 陈超毅 杨金民 杨超 张新亮 尹东升 李长硕 代国勇 邵聪慧 刘长峰 吴鹏 李晓龙 赵长春 郑研 岳强 梁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8
技术公布日:20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