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3549发布日期:2022-11-15 22:4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高速物流迅速发展,公路运输量剧增,用户对于整车舒适性、操纵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空气悬架因其具有刚度小、减震好,且能实现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车身高度不变、保持载荷分布均匀的特性,大大提高了辆驾乘的舒适性、延长了整车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3.然而现有技术中,如附图1所示,空气弹簧后悬架系统,采用的是横向稳定杆1-1与推力杆总成1-2独立安装的结构,该结构提供的悬架侧倾角刚度低,整车侧倾角过大,操纵稳定性差,另外,杆系1-3采用双v型推力杆开口相对的对称布置方式,使得整车的抗纵倾能力低,舒适性差,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后悬架侧倾角度大、抗纵倾能力低、操纵稳定性差、乘坐舒适性不高、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
6.一种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车架、车桥、空气弹簧组件和复合横向稳定杆;所述车桥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空气弹簧组件与车架的两个纵梁连接;单个所述空气弹簧组件包括托臂梁和2个空气弹簧,托臂梁的中部上侧面与车桥的下侧面连接,2个空气弹簧分别设置在托臂梁的两端,空气弹簧的上端与车架的纵梁连接,空气弹簧的下端与托臂梁连接,所述托臂梁的轴向与车桥的轴向垂直;所述复合横向稳定杆包括横杆、2个摆臂和2个支架,2个摆臂的后端分别与横杆的两端铰接,2个摆臂的前端分别与2个支架的下端铰接,2个摆臂在横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摆臂的轴向与横杆的轴向垂直;2个支架的上端分别与车架的2个纵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轴向沿竖向设置,所述横杆的轴向与车架纵梁的轴向垂直,所述横杆设置在车桥的前侧,所述横杆的两端部附近杆段分别与两个托臂梁的下侧面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推力杆总成和第二推力杆总成,所述车桥有2个,2个车桥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中部和后部,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设置在车架中部的车桥上方,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设置在车架后部的车桥上方;
8.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包括2个支座和2个推力杆,2个支座分别与车架的2个纵梁的内侧面连接,2个推力杆的后端均与对应车桥中部的上侧面铰接,2个推力杆的前端分别与2个支座铰接;
9.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包括横梁和v形推力杆,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车架的2个纵
梁的内侧面连接,所述v形推力杆为v字形结构体,所述v形推力杆包括2个自由端和1个设置于中部的交汇端,所述交汇端与对应车桥中部的上侧面铰接,2个自由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铰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为管状结构体,所述横杆的中部向重卡的前下方弯曲。
11.进一步地,所述摆臂为板状结构体,所述摆臂的板面沿竖向设置。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横向稳定杆将现有技术中的横向稳定杆和推力杆做了结构上的组合,不仅保留了原有结构各自的功能,由于结构更紧凑,承载件刚性提高,在大致相同的承载能力下,本发明的悬架结构提供的侧倾角刚度较现有结构的悬架结构提升300%,整车侧倾角降低20%,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都大大提高,作为优化,中桥和后桥上方的推力杆总成均采用v形结构,且开口均朝向车头方向而不是现有结构的开口相对布置,大大提高了车辆的抗纵倾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车辆操纵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14.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意图;
16.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车架;2、车桥;3、空气弹簧组件;4、复合横向稳定杆;5、第一推力杆总成;6、第二推力杆总成;31、托臂梁;32、空气弹簧;41、横杆;42、摆臂;43、支架;51、支座;52、推力杆;61、横梁;62、v形推力杆;1-1、横向稳定杆;1-2、推力杆总成;1-3、杆系。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的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包括车架1、车桥2、空气弹簧组件3和复合横向稳定杆4;所述车桥2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空气弹簧组件3与车架1的两个纵梁连接;单个所述空气弹簧组件3包括托臂梁31和2个空气弹簧32,托臂梁31的中部上侧面与车桥2的下侧面连接,2个空气弹簧32分别设置在托臂梁31的两端,空气弹簧32的上端与车架1的纵梁连接,空气弹簧32的下端与托臂梁31连接,所述托臂梁31的轴向与车桥2的轴向垂直;所述复合横向稳定杆4包括横杆41、2个摆臂42和2个支架43,2个摆臂42的后端分别与横杆41的两端铰接,2个摆臂42的前端分别与2个支架43的下端铰接,2个摆臂42在横杆41的两端对称设置,摆臂42的轴向与横杆41的轴向垂直;2个支架43的上端分别与车架1的2个纵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3的轴向沿竖向设置,所述横杆41的轴向与车架1的纵梁的轴向垂直,所述横杆41设置在车桥2的前侧,所述横杆41的两端部附近杆段分别与两个托臂梁31的下侧面连接。
20.为了提高重卡纵倾刚度,降低纵倾角,提高车辆驾乘舒适性和操控性,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推力杆总成5和第二推力杆总成6,所述车桥2有2个,2个车桥2分别设置在车架1的中部和后部,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5设置在车架1中部的车桥2上方,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6设置在车架1后部的车桥2上方;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5包括2个支座51和2个推力杆
52,2个支座51分别与车架1的2个纵梁的内侧面连接,2个推力杆52的后端均与对应车桥2中部的上侧面铰接,2个推力杆52的前端分别与2个支座51铰接;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6包括横梁61和v形推力杆62,所述横梁61的两端分别与车架1的2个纵梁的内侧面连接,所述v形推力杆62为v字形结构体,所述v形推力杆62包括2个自由端和1个设置于中部的交汇端,所述交汇端与对应车桥2中部的上侧面铰接,2个自由端分别与横梁61的两端铰接。
21.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卡抗纵倾的能力,所述横杆41为管状结构体,所述横杆41的中部向重卡的前下方弯曲;
22.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卡抗侧倾的能力,所述摆臂42为板状结构体,所述摆臂42的板面沿竖向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车桥(2)、空气弹簧组件(3)和复合横向稳定杆(4);所述车桥(2)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空气弹簧组件(3)与车架(1)的两个纵梁连接;单个所述空气弹簧组件(3)包括托臂梁(31)和2个空气弹簧(32),托臂梁(31)的中部上侧面与车桥(2)的下侧面连接,2个空气弹簧(32)分别设置在托臂梁(31)的两端,空气弹簧(32)的上端与车架(1)的纵梁连接,空气弹簧(32)的下端与托臂梁(31)连接,所述托臂梁(31)的轴向与车桥(2)的轴向垂直;所述复合横向稳定杆(4)包括横杆(41)、2个摆臂(42)和2个支架(43),2个摆臂(42)的后端分别与横杆(41)的两端铰接,2个摆臂(42)的前端分别与2个支架(43)的下端铰接,2个摆臂(42)在横杆(41)的两端对称设置,摆臂(42)的轴向与横杆(41)的轴向垂直;2个支架(43)的上端分别与车架(1)的2个纵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3)的轴向沿竖向设置,所述横杆(41)的轴向与车架(1)的纵梁的轴向垂直,所述横杆(41)设置在车桥(2)的前侧,所述横杆(41)的两端部附近杆段分别与两个托臂梁(31)的下侧面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推力杆总成(5)和第二推力杆总成(6),所述车桥(2)有2个,2个车桥(2)分别设置在车架(1)的中部和后部,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5)设置在车架(1)中部的车桥(2)上方,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6)设置在车架(1)后部的车桥(2)上方;所述第一推力杆总成(5)包括2个支座(51)和2个推力杆(52),2个支座(51)分别与车架(1)的2个纵梁的内侧面连接,2个推力杆(52)的后端均与对应车桥(2)中部的上侧面铰接,2个推力杆(52)的前端分别与2个支座(51)铰接;所述第二推力杆总成(6)包括横梁(61)和v形推力杆(62),所述横梁(61)的两端分别与车架(1)的2个纵梁的内侧面连接,所述v形推力杆(62)为v字形结构体,所述v形推力杆(62)包括2个自由端和1个设置于中部的交汇端,所述交汇端与对应车桥(2)中部的上侧面铰接,2个自由端分别与横梁(61)的两端铰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1)为管状结构体,所述横杆(41)的中部向重卡的前下方弯曲。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2)为板状结构体,所述摆臂(42)的板面沿竖向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2)为板状结构体,所述摆臂(42)的板面沿竖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卡空气弹簧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车桥、空气弹簧组件和复合横向稳定杆;所述车桥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空气弹簧组件与车架的两个纵梁连接;所述复合横向稳定杆包括横杆、2个摆臂和2个支架,2个摆臂的后端分别与横杆的两端铰接,2个摆臂的前端分别与2个支架的下端铰接;2个支架的上端分别与车架的2个纵梁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轴向与车架纵梁的轴向垂直,所述横杆设置在车桥的前侧,所述横杆的两端部附近杆段分别与两个托臂梁的下侧面连接。采用本安装结构,重卡的抗侧倾和抗纵倾能力大大提高,操控稳定性和驾乘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善。善。


技术研发人员:史世俊 左雄 赵周 李闯 张敏 宋学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2
技术公布日:2022/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