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

文档序号:34198696发布日期:2023-05-17 16:5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悬架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2、在实际生活中,车架与车轮之间的悬架能有效的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振动,但是车架与车轮之间的悬架减振的范围是有限的,对于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的货车或大客车,车身与车轮之间的悬架未能减缓的振动会通过座椅传递给驾驶员,造成驾驶员的颠簸,当所述驾驶座椅垂直方向的振动在4hz到12.5hz时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正常行驶;在4hz到8hz范围内,人的内脏器官产生共振,8hz到12.5hz范围内对人的脊椎系统影响很大,长期的以往甚至影响驾驶员的健康。

3、专利号为cn212685332u提供了一种半主动减振座椅悬架,其悬架为斜向设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低频振动,但阻尼力的方向受限,减振性能有限,其没有实现车辆悬架以及座椅悬架的协同控制减振,以达到最佳减振目的,保证司机的正常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于车身底板与车轮之间的第一主动悬架和设置于驾驶座椅与所述车身底板之间的第二主动悬架,以及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第二悬架的控制组件;所述第一主动悬架和所述第二主动悬架均沿纵向垂直于所述车身底板的方向设置;

4、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有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架底部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身底板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上的第三加速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车身底板上的位移传感器。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悬架包括连接于所述车身底板与所述车轮之间的第一作动器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主动悬架包括有连接于所述驾驶座椅与所述车身底板之间第二作动器、至少一个第二弹簧,以及多个剪杆机构。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作动器和所述第二作动器为电磁作动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悬架的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作动器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动悬架的第二作动器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底部且靠近所述驾驶座椅的靠背处;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远离所述靠背的底部。

9、进一步地,包括有连接所述驾驶座椅底部的上板、对称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底部的两个所述剪杆机构,所述剪杆机构包括有两个剪杆,两个所述剪杆同侧的一端分别通过铰轴连接于所述上板以及所述车身底板上,另一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分别与所述上板的底部以及所述车身底板接触。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身底板与车轮之间的第一主动悬架和设置于驾驶座椅与所述车身底板之间的第二主动悬架,以及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第二悬架的控制组件;所述第一主动悬架和所述第二主动悬架均沿纵向垂直于所述车身底板的方向设置;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有控制器以及多个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通过传感器传递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第二悬架作用力的大小,实现车辆悬架和座椅悬架的协同控制减振,以达到垂直方向的最佳减振效果,保证司机的正常驾驶。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于车身底板与车轮之间的第一主动悬架和设置于驾驶座椅与所述车身底板之间的第二主动悬架,以及用以控制所述第一主动悬架和所述第二主动悬架的控制组件;所述第一主动悬架和所述第二主动悬架均沿纵向垂直于所述车身底板的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悬架包括连接于所述车身底板与所述车轮之间的第一作动器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主动悬架包括有连接于所述驾驶座椅与所述车身底板之间第二作动器、至少一个第二弹簧,以及多个剪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动器和所述第二作动器为电磁作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悬架的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作动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动悬架的第二作动器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底部且靠近所述驾驶座椅的靠背处;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远离所述靠背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所述驾驶座椅底部的上板、对称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底部的两个所述剪杆机构,所述剪杆机构包括有两个剪杆,两个所述剪杆同侧的一端分别通过铰轴连接于所述上板以及所述车身底板上,另一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分别与所述上板的底部以及所述车身底板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座椅主动悬架协同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身底板与车轮之间的第一主动悬架和设置于驾驶座椅与所述车身底板之间的第二主动悬架,以及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第二悬架的控制组件;所述第一主动悬架和所述第二主动悬架均沿纵向垂直于所述车身底板的方向设置;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有控制器以及多个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通过传感器传递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第二悬架作用力的大小,实现车架与车轮之间以及座椅与车架之间的协同控制减振,以达到垂直方向的最佳减振效果,保证司机的正常驾驶。

技术研发人员:甘达,兰靛靛,刘显贵,林鸿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