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1865发布日期:2023-05-27 15:11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动车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充电桩的使用也更加广泛。充电桩通常固定在地面或者墙壁上,即,安装于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场或者充电站内。

2、在现有技术中,充电桩设置有一个电力线进线和一个充电枪出线,而充电桩的进行和出线由于悬空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导致充电桩的进行和出线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桩,旨在改善充电桩进线和出线容易损坏的问题。

2、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壳体内表面围合形成内部空间;夹持装置,位于内部空间并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内表面,用于夹持充电桩的进线和/或出线。

3、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固定设置于壳体,第二夹持组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围合形成让位空间。

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夹持组件和固定柱通过连接孔可拆卸连接。

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壳体内表面的支撑板,固定柱设置于支撑板两侧,支撑板和第二夹持组件围合形成让位空间。

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支撑板包括由支撑板靠近第二夹持组件的表面向远离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弧形表面。

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压紧部和位于压紧部两侧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一夹持组件通过第一通孔可拆卸连接。

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阻尼件,第一阻尼件固定设置于压紧部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表面。

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压紧部包括由压紧部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表面向远离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弧形表面,第一阻尼件贴合第二弧形表面设置。

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阻尼件为多个,多个第一阻尼件并排设置于第二弧形表面。

1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夹持装置为多个,多个夹持装置间隔设置。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桩,充电桩包括壳体和夹持装置。壳体的内表面围合形成内部空间,用于设置夹持装置和其他内部结构。通过在壳体的内部空间设置夹持装置,可以充电桩的进线和/或出线进行夹持固定,使得进线和出线相对牢固的连接在壳体上,改善因充电桩的进线和出线松动而导致的进线和出线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围合形成让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和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连接孔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表面的支撑板,所述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围合形成所述让位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由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弧形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压紧部和位于所述压紧部两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压紧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包括由所述压紧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弧形表面,所述第一阻尼件贴合所述第二弧形表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阻尼件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装置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充电桩包括壳体和夹持装置。壳体的内表面围合形成内部空间,用于设置夹持装置和其他内部结构。通过在壳体的内部空间设置夹持装置,可以充电桩的进线和/或出线进行夹持固定,使得进线和出线相对牢固的连接在壳体上,改善因充电桩的进线和出线松动而导致的进线和出线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阎全忠,钱啸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