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存放传送机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1561发布日期:2023-05-05 11:4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存放传送机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存放传送机构。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存放传送机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车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对车辆的安全性以及智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2、车辆通常包括乘员舱和用于存放物品的空间、例如后备箱。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乘员(用户)想要取出后备箱中存放的物品,例如饮料、书籍或者行李等,或者想要将物品存放到后备箱中,则通常的做法是,车辆必须首先在合适的时机停车,乘员然后下车走到后备箱处取出或者存放想要的物品,然后再回到车中。

3、然而,由于需要停车,因而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后备箱取物/存物的这种传统做法需要更多时间,这不仅耽误了乘员的时间,而且也造成一定的不便。

4、尤其,如果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并且乘员想要取出后备箱中存放的物品或将物品存放到后备箱中,则需要首先将车辆驶离高速公路,然后找到合适的地点停车,这进一步增加了使用不便利性以及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5、此外,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首选停车,然后乘员需要下车并且走到后备箱来取物或存物,因而,整个过程在交通状况差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碰撞以及事故风险。

6、还可能发生的是,由于后备箱中存放的物品杂乱无章,因而即使停车后乘员想要取物,也可能无法迅速找到所要的物品,这也增加了取物的不便利性,因而又耽误乘员的时间。

7、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些仍然存在对改进方案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的方案,所述方案不仅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而且能够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以及对车辆产品本身的满意度和接受度。

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存放传送机构,所述车辆包括乘员舱和与所述乘员舱衔接的储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传送机构包括:

3、存放装置,其布置于所述储物舱中并且用于存放物品;

4、传送装置,其从所述储物舱延伸至所述乘员舱中并且用于在所述储物舱与所述乘员舱之间传送物品;和

5、抓取装置,其布置于所述储物舱中并且用于将存放于所述存放装置中的物品直接或间接地抓取到所述传送装置上或者将所述传送装置上的物品直接或间接地抓取到所述存放装置中。

6、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能够依据乘员(用户)的要求通过抓取装置将所需物品放置在传送装置上并传送至乘员舱。通过在车辆的储物舱、例如后备箱中引入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能够特别高效地将储物舱中的物品取出或者将物品放入储物舱中,而无需用户停车并下车走到储物舱来进行取物或置物。这不仅提高了取物/置物的便利性、节省了时间而且也降低了乘员的事故风险。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利构型能够从以下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得。

8、根据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存放装置包括存放架以及能够布置在所述存放架上用于存放物品的至少一个托盘,所述托盘借助所述抓取装置在所述存放架与所述传送装置之间转移。这种实施方式仅需通过抓取托盘来取物或置物,而不会造成放置在托盘上的物品损坏。尤其,通过托盘也确保具有类似圆形形状的物品、例如水果等在传送过程中不会从传送装置上掉落。

9、根据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托盘具有自己的标识码,所述标识码用于标识与所述托盘中的物品对应的信息。这种实施方式能够特别简单地实现各个托盘与不同物品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简化了取物/置物过程,并且提高了整个机构的系统集成性。尤其,标识码可以是简单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这简化了标识识别过程,提高了运行效率。

10、根据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乘员借助移动设备输出取物/置物请求,所述抓取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基于所述输出取物/置物请求被控制装置控制以进行物品传送。这种实施方式灵活且便于操作。此外无需车辆的硬件或软件加装。

11、根据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标识码的信息存储于所述控制装置中,所述乘员所请求的物品与所述标识码的信息对应,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标识码的信息控制所述抓取装置抓取与所述标识码对应的托盘。这种实施方式便于对标识码的信息的调用并且能够准确地控制推盘的运行。

12、根据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蓝牙接口,所述移动设备构造为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通过蓝牙连接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这种实施方式简单且成本有利,无需构建附加的通信系统。

13、根据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控制装置构造为所述存放传送机构的内部控制器。这种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灵活的系统集成而不会占用车辆的硬件资源。

14、替代地,所述控制装置构造为车辆控制器。这种实施方式利用车辆本身的控制器,由此节省硬件成本。可选地,控制装置可以是车辆控制器中的子控制器。也就是说,通过车辆控制器中的专属子控制器负责存放传送机构的运行与控制。

15、根据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传送装置构造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布置于所述车辆的底板上。这种实施方式简单且运行平稳。

16、根据本发明的存放传送机构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抓取装置构造为抓取臂,其布置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侧面。这种实施方式结构简单并且节省空间。

17、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之一的存放传送机构。

18、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设置,所述储物舱为所述车辆的后备箱,所述车辆的后排座椅具有将所述后备箱与所述乘员舱连通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允许所述传送装置在所述后备箱与所述乘员舱之间传送物品。这种实施方式能够特别简单地实现存放传送机构在车辆中的集成。尤其,在不会大程度改型后排座椅的结构并且不会影响乘坐舒适性的情况下节约了制造成本。

19、本发明的更多的特征从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的。在上述说明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在下文的附图描述中提到的和/或只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以相应指定的组合使用,而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以其它组合使用。因此,下述内容也视作被本发明涵盖和公开:这些内容未在附图中明确示出并未被明确解释,而是源自由来自所解释的内容的分离的特征所组成的组合并由这些组合产生。下述内容和特征组合也被视作是被公开的:其不具有原始撰写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此外,下述内容和特征组合被视作尤其被上文内容所公开:其超出或偏离权利要求的引用关系中所限定的特征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辆(1)的存放传送机构(2),所述车辆(1)包括乘员舱(10)和与所述乘员舱(10)衔接的储物舱(1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传送机构(2)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放传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装置(20)包括存放架(200)以及能够布置在所述存放架(200)上用于存放物品的至少一个托盘(201),所述托盘(201)借助所述抓取装置(22)在所述存放架(200)与所述传送装置(21)之间转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放传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01)具有自己的标识码(202),所述标识码(202)用于标识与所述托盘(201)中的物品对应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传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借助移动设备(3)输出取物/置物请求,所述抓取装置(22)和所述传送装置(21)基于所述输出取物/置物请求被控制装置(23)控制以进行物品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放传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码(202)的信息存储于所述控制装置(23)中,所述乘员所请求的物品与所述标识码(202)的信息对应,其中,所述控制装置(23)基于所述标识码(202)的信息控制所述抓取装置(22)抓取与所述标识码(202)对应的托盘(20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存放传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23)具有蓝牙接口,所述移动设备构造为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通过蓝牙连接与所述控制装置(23)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传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23)构造为所述存放传送机构(2)的内部控制器或者构造为车辆(1)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传送机构(2),其特征在于,

9.一种车辆(1),所述车辆(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存放传送机构(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舱(11)为所述车辆(1)的后备箱,所述车辆(1)的后排座椅(12)具有将所述后备箱与所述乘员舱(10)连通的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允许所述传送装置(21)在所述后备箱与所述乘员舱(10)之间传送物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1)的存放传送机构(2),车辆(1)包括乘员舱(10)和与乘员舱(10)衔接的储物舱(11),存放传送机构(2)包括存放装置(20),其布置于储物舱(11)中并用于存放物品;传送装置(21),其从储物舱(11)延伸至乘员舱(10)中并且用于在储物舱(11)与乘员舱(10)之间传送物品;和抓取装置(22),其布置于储物舱(11)中并用于将存放于存放装置(20)中的物品直接或间接抓取到传送装置(21)上或者将传送装置(21)上的物品直接或间接抓取到存放装置(20)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存放传送机构(2)的车辆(1)。通过本发明能提高用户的驾驶便利性与驾驶体验并提高用户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