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15437发布日期:2023-12-08 01:1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安全工器具高压试验与检测,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电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力高压移动检测的使用范围也在随之扩大,为减少和预防故障发生,定期进行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满足各单位的检测需求,试验车的使用可解决定携带大量测试设备的检测难题,实现检测高机动性。

2、在现有的电力检测流程中,如需要对各个检测点进行大批量检测时,普遍采用试验车载测试系统完成多点间的移动检测,而为了进一步针对不同测试项目需求,往往需采用车载不同测试功能的便携移动检测设备,以应对常规的多项预防性试验,以移动检测的便捷高效及现场移动性提高试验工作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迅速的对故障待检设备进行诊断和试验分析,准确地判断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设备缺陷与隐患,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技术管理水平,为实现设备的状态检测提供依据。

3、目前,一般较为先进的电力系统配变检测中,为应对检测需求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的手推车测试设备及便携式移动检测设备,而因其内置功能设备繁多,移动检测设备重量偏高,在向厢式试验车的车厢内装卸的过程中,每个设备都需采用大量人员参与人工搬运装载,或配合地牛叉车等辅助设备装载,在搬运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隐患导致人员或设备损坏,且随着装载量的提升,装卸流程便占据了整个试验的大部分时间,大量耗费的人工和搬卸无用功使得本该高效的移动检测工作变得效率低下,试验流程冗长繁琐,可单人完成的试验操作也需耗费额外的人工进行更换设备及重复装卸等额外工作,严重影响了车载试验设备的机动性及高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用于代替人工对检测设备进行装卸车,以减少人力,提高装卸效率,降低装卸时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隐患。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包括工作车、设置在工作车的车厢内的纵移机构、可沿纵移机构横向滑动的横移机构、设置在横移机构上的用于带动车厢后方的检测设备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检测设备可拆卸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车厢内在顶部设置有纵向的第一轨道,所述纵移机构包括设置在车厢内的横向的第一框架、可沿第一轨道行走的第一行走轮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上的与第一行走轮传动连接的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行走轮与第一框架转动连接,所述横移机构设置在第一框架的底部。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底部固定设置有横向的第二轨道,所述横移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框架下方的第二框架、可沿第二轨道行走的第二行走轮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框架上的与第二行走轮传动连接的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二行走轮与第二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二框架上。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框架下面的第三框架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三框架顶部的卷扬机,所述检测设备与卷扬机的吊钩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框架上设有竖向的伸缩导轨,所述伸缩导轨的上端与第三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导轨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挂在检测设备对应一侧设置的横杆上,所述吊钩与竖板通过拉索相连。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为平行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框架设置的两条第一轨道之间,所述第一轨道均c字形,所述第一轨道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行走轮为对称设置在第一框架的两侧的至少一对,所述第一行走轮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轨道内。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的两侧在与第一轨道相对应的一侧均设有沿横向抵在第一轨道内侧的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均与第一框架转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轨道为平行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轨道均为c字形,所述第二轨道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二行走轮为分别设置在两条第二轨道内的至少一对。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框架上在与每根第二轨道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沿纵向抵在第二轨道内的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均与第二框架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框架上转动连接有竖向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下端与第三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传动轴传动连接的第三减速电机。

13、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14、本发明设有纵移机构、横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对检测设备进行搬运,替换人工施力将检测设备吊起,然后通过竖向、横向和纵向三个方向的运动,将检测设备在车厢内外搬运,并放置到地面完成试验设备卸车工作,反之可以完成检测设备的装车工作。本发明可轻松的转移沉重的检测设备,提升了装载速度,避免了大量检测工作时频繁装卸检测设备产生的耗时,也免去了依赖多人的人工搬运操作,整体上简化了操作流程,大大缩短了整体测试时间,也降低了集成后的多项检测设备在装卸过程中造成设备受损的风险。通过机械辅助动力替代人工搬运,优化了试验前准备操作更提升了移动检测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进一步完善移动检测设备的高效及多功能性,将试验车携带的检测设备及预防性关键试验的仪器、设备、附件进行小型化、便携化设计,系统化、人性化,使其整合配置于试验车上。实现单人可操作性,一体化全自动装卸功能,极大缩减测试时间和人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车、设置在工作车的车厢(4)内的纵移机构(6)、可沿纵移机构(6)横向滑动的横移机构(3)、设置在横移机构(3)上的用于带动车厢(4)后方的检测设备(1)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与检测设备(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4)内在顶部设置有纵向的第一轨道(7),所述纵移机构(6)包括设置在车厢(4)内的横向的第一框架(18)、可沿第一轨道(7)行走的第一行走轮(21)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18)上的与第一行走轮(21)传动连接的第一减速电机(19),所述第一行走轮(21)与第一框架(18)转动连接,所述横移机构(3)设置在第一框架(18)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8)底部固定设置有横向的第二轨道(8),所述横移机构(3)包括设置在第一框架(18)下方的第二框架(24)、可沿第二轨道(8)行走的第二行走轮(25)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框架(24)上的与第二行走轮(25)传动连接的第二减速电机(28);所述第二行走轮(25)与第二框架(24)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设置在第二框架(2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设置在第二框架(24)下面的第三框架(31)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三框架(31)顶部的卷扬机(13),所述检测设备(1)与卷扬机(13)的吊钩(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31)上设有竖向的伸缩导轨(5),所述伸缩导轨(5)的上端与第三框架(3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导轨(5)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竖板(9),所述竖板(9)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10),所述第一挂钩(10)挂在检测设备(1)对应一侧设置的横杆(32)上,所述吊钩(11)与竖板(9)通过拉索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7)为平行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框架(18)设置的两条第一轨道(7)之间,所述第一轨道(7)均c字形,所述第一轨道(7)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一行走轮(21)为对称设置在第一框架(18)的两侧的至少一对,所述第一行走轮(2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轨道(7)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8)的两侧在与第一轨道(7)相对应的一侧均设有沿横向抵在第一轨道(7)内侧的第一导向轮(22),所述第一导向轮(22)均与第一框架(18)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8)为平行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轨道(8)均为c字形,所述第二轨道(8)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二行走轮(25)为分别设置在两条第二轨道(8)内的至少一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24)上在与每根第二轨道(8)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沿纵向抵在第二轨道(8)内的第二导向轮(26),所述第二导向轮(26)均与第二框架(24)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检测设备(1)三维装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24)上转动连接有竖向的第三传动轴(27),所述第三传动轴(17)的下端与第三框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24)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传动轴(17)传动连接的第三减速电机(1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检测设备三维装载系统,包括工作车、设置在工作车的车厢内的纵移机构、可沿纵移机构横向滑动的横移机构、设置在横移机构上的用于带动车厢后方的检测设备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检测设备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可轻松的转移沉重的检测设备,提升了装载速度,避免了大量检测工作时频繁装卸检测设备产生的耗时,也免去了依赖多人的人工搬运操作,整体上简化了操作流程,大大缩短了整体测试时间,也降低了集成后的多项检测设备在装卸过程中造成设备受损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吴灏,郭宁辉,彭紫楠,王淇锋,王少博,江贤康,张孟珍,辛庆山,吴思佳,刘策,葛梦瑶,冯驰,于海龙,高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