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76627发布日期:2023-11-09 19:3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其中,电动汽车的发展极为迅速,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3、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充电时间和电池能量密度(电池的续航能力),在平时的短途行程中的影响不大,但是,在路途较远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以及续航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节假日的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中,充电时间较长会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排队时间增加,使得电动汽车因充电和等待充电长时间滞留服务区;如果大幅增加汽车充电桩的数量,虽然能够解决节假日等车辆高峰期的充电问题,但是在平日车辆较少的情况下汽车充电桩的使用率偏低,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功率充电桩虽然能够缩短充电时间,但是对电池的安全性和充电设施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以解决新能源汽车长远距离行驶和汽车充电桩的充电速度较慢,导致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和等待充电而长时间滞留,进而导致路段的拥堵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3、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架、伸缩支架a、定位导轮、碳刷支架a、碳刷支架b和控制系统;

4、所述充电架沿高速公路的延伸方向布置在高速公路左侧防护栏上,所述充电架上设置有沿所述充电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电铜排a和导电铜排b,所述导电铜排a和所述导电铜排b均与电源电连接;

5、所述伸缩支架a的固定端通过驱动装置a铰接在新能源汽车上,且所述伸缩支架a和所述驱动装置a均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6、所述定位导轮转动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a的伸缩端,所述碳刷支架a和所述碳刷支架b均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a上,且所述碳刷支架a的导电端和所述碳刷支架b的导电端分别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用电设备的正、负极电连接;当所述定位导轮接触并沿所述充电架的长度方向滚动时,所述碳刷支架a的导电端和所述碳刷支架b的导电端分别与所述导电铜排a和所述导电铜排b接触,使电源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并为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充电。

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伸缩支架a上设置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的固定端铰接在所述伸缩支架a上,所述限位支架的活动端设置有限位导轮;所述伸缩支架a与所述限位支架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8、所述充电架上设置有沿所述充电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当所述定位导轮接触并沿所述充电架的长度方向滚动,且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限位支架处于工作位时,所述限位导轮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槽中并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滚动。

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限位支架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伸缩支架a的上、下两侧。

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充电架为矩形管状结构,所述充电架远离高速公路左侧防护栏的一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自由端向靠近所述充电架中心的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限位板的自由端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

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导电铜排a和所述导电铜排b均设置在所述充电架的内部的上端面。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充电架的内侧壁设置有定位轨道,所述定位轨道的定位面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所述定位导轮的滚动面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定位面的形状相匹配。

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定位面设置有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所述定位面的两个斜面重合。

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还包括伸缩支架b;所述伸缩支架b的固定端通过驱动装置b铰接在新能源汽车上,所述伸缩支架b和所述驱动装置b均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伸缩支架b远离新能源汽车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导轮;所述充电架上设置有沿所述充电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导轨。

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伸缩支架b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支架b分别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a的前上侧和后上侧。

1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碳刷支架a和所述碳刷支架b均通过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a上,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17、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8、该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中伸缩支架a能够在新能源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伸出,且伸缩支架a上设置的定位导轮能够与充电架滑动接触并限制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架之间的间距,以保证新能源汽车与人员的安全,伸缩支架上的碳刷支架a和碳刷支架b能够分别与充电架上的导电铜排a和导电铜排b摩擦接触,以使电源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并为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充电,避免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和等待充电而长时间滞留的情况发生,还可以提高服务区的使用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架(1)、伸缩支架a(2)、定位导轮(21)、碳刷支架a(221)、碳刷支架b(222)和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架a(2)上设置有限位支架(231);所述限位支架(231)的固定端铰接在所述伸缩支架a(2)上,所述限位支架(231)的活动端设置有限位导轮(232);所述伸缩支架a(2)与所述限位支架(231)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25),所述伸缩组件(25)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231)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支架(231)分别位于所述伸缩支架a(2)的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架(1)为矩形管状结构,所述充电架(1)远离高速公路左侧防护栏的一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131),所述限位板(131)的自由端向靠近所述充电架(1)中心的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限位板(131)的自由端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限位槽(132)设置在所述限位板(1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铜排a(11)和所述导电铜排b(12)均设置在所述充电架(1)的内部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架(1)的内侧壁设置有定位轨道(14),所述定位轨道(14)的定位面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所述定位导轮(21)的滚动面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定位面的形状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设置有两个导向板(141),两个所述导向板(141)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所述定位面的两个斜面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支架b(3);所述伸缩支架b(3)的固定端通过驱动装置b铰接在新能源汽车上,所述伸缩支架b(3)和所述驱动装置b均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伸缩支架b(3)远离新能源汽车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导轮(31);所述充电架(1)上设置有沿所述充电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导轨(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架b(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支架b(3)分别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a(2)的前上侧和后上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支架a(221)和所述碳刷支架b(222)均通过转动电机(24)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架a(2)上,所述转动电机(24)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系统;其包括充电架、伸缩支架A、定位导轮、碳刷支架A、碳刷支架B和控制系统;充电架布置在高速公路左侧防护栏上,充电架上设置有导电铜排A和导电铜排B,导电铜排A和导电铜排B均与电源电连接;伸缩支架A设置在新能源汽车上;定位导轮、碳刷支架A和碳刷支架B均设置在伸缩支架A上,且碳刷支架A和碳刷支架B分别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用电设备的正、负极电连接。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中伸缩支架A能够伸出并与充电架接触,使碳刷支架A和碳刷支架B分别与导电铜排A和导电铜排B摩擦接触,以使电源能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能并为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充电。

技术研发人员:徐先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文昌市尼希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