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72703发布日期:2023-11-24 15:0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主要包括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电源器件通过励磁线与发射器件电连接,电源器件与市电连接,用于将市电交流电先转换为直流电再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并通过励磁线传输至发射器件,而发射器件与设置于汽车的接收器无线连接,以通过发射器件产生的高频磁场与接收器的线圈磁场耦合,实现电能传输以对汽车的电池组进行无线充电。

2、但是由于电源器件与发射器件两者通常分开设置,使得电源器件与发射器件之间的励磁线裸露设置,从而使得裸露的励磁线不仅因容易被外物刮伤、碾压等而产生安全隐患,而且裸露的励磁线还会因产生磁场而影响周边器件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到无线充电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中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之间的励磁线裸露,从而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以及影响周边器件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整个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正常工作。

2、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盖体、安装座、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所述盖体用于盖合于所述安装座上且两者形成充电盒,所述盖体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器件和所述发射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可选地,所述发射器件包括线圈组件和磁性材料层,所述线圈组件、所述磁性材料层与至少部分所述电源器件沿所述充电盒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设置。

4、可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电源器件和所述发射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电源器件和/或所述发射器件的厚度。

5、可选地,所述充电盒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筋,各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盖体和/或所述安装座,所述支撑筋与所述盖体和/所述安装座的周向侧壁之间围成多个安装位,所述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安装位内。

6、可选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盒内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降温板,所述降温板的内部设有冷却介质流道,至少部分所述电源器件设置于所述降温板。

7、可选地,所述电源器件包括功率pcb板和控制pcb板,所述线圈组件、所述磁性材料层与所述控制pcb板沿所述充电盒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功率pcb板设置和所述控制pcb板在所述充电盒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功率pcb板、所述控制pcb板和所述发射器件中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降温板上。

8、可选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第一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与所述控制pcb板之间处。

9、可选地,所述冷却介质流道环绕所述功率pcb板、所述控制pcb板和所述发射器件中至少一个设置,所述降温板上设有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道连通的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所述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用于连通外部冷却装置。

10、可选地,所述电源器件包括功率pcb板和控制pcb板,所述功率pcb板和所述控制pcb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远离所述线圈组件的一侧,所述磁性材料层与所述电源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降温板的相对两侧。

11、可选地,所述冷却介质流道环绕所述功率pcb板、所述控制pcb板和所述发射器件设置。

12、可选地,所述降温板采用屏蔽材料制成。

13、可选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与所述降温板之间处。

14、可选地,所述降温板包括板本体和密封盖,所述板本体上设有所述冷却介质流道,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板本体密封连接。

15、可选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风扇,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充电盒内,至少部分所述电源器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表面设有多个导风通道,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充电盒的侧壁,且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导风通道相对设置。

16、可选地,所述电源器件包括功率pcb板和控制pcb板,所述线圈组件、所述磁性材料层与所述控制pcb板沿所述充电盒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功率pcb板设置和所述控制pcb板在所述充电盒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功率pcb板设置于所述散热器上。

17、可选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二屏蔽板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与所述电源器件之间处。

18、可选地,所述第二屏蔽板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磁性材料层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

19、可选地,所述电源器件包括功率pcb板和控制pcb板,所述功率pcb板和所述控制pcb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远离所述线圈组件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电源器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

20、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第三定位结构,所述散热器上设有第四定位结构,当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第四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三定位结构适配连接。

21、可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侧壁设有避让开口,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避让开口内。

22、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于所述避让凹槽处,以遮挡所述风扇。

23、可选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活体检测器件和异物检测器件,所述活体检测器件和所述异物检测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充电盒内。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盖体盖合于安装座上以构成充电盒,在盖体盖合于安装座上之后,盖体与安装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通过将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集成设置于充电盒的容置空间内,其中,电源器件与发射器件之间通过线路例如励磁线电连接,从而将电源器件与发射器件以及两者之间的励磁线封闭于充电盒内,以通过避免励磁线裸露,从而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之间的励磁线裸露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可以避免裸露的励磁线产生磁场以影响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外部的周边器件的正常工作,进而可以确保整个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正常工作。

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接收器件,所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发射器件与所述接收器件无线连接。

26、由此,由于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故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至少具有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安装座(2)、电源器件(3)和发射器件(4),所述盖体(1)用于盖合于所述安装座(2)上且两者形成充电盒,所述盖体(1)与所述安装座(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器件(3)和所述发射器件(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件(4)包括线圈组件(41)和磁性材料层(42),所述线圈组件(41)、所述磁性材料层(42)与至少部分所述电源器件(3)沿所述充电盒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设有安装槽(21),所述电源器件(3)和所述发射器件(4)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1)内,所述安装槽(21)的深度大于所述电源器件(3)和/或所述发射器件(4)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22)包括多个支撑筋,各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盖体(1)和/或所述安装座(2),所述支撑筋与所述盖体(1)和/所述安装座(2)的周向侧壁之间围成多个安装位,所述电源器件(3)和所述发射器件(4)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安装位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盒内的散热组件(5),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降温板(51),所述降温板(51)的内部设有冷却介质流道(511),至少部分所述电源器件(3)设置于所述降温板(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器件(3)包括功率pcb板(31)和控制pcb板(32),所述线圈组件(41)、所述磁性材料层(42)与所述控制pcb板(32)沿所述充电盒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功率pcb板(31)和所述控制pcb板(32)在所述充电盒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功率pcb板(31)、所述控制pcb板(32)和所述发射器件(4)中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降温板(5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屏蔽板(6),所述第一屏蔽板(6)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42)与所述控制pcb板(32)之间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流道(511)环绕所述功率pcb板(31)、所述控制pcb板(32)和所述发射器件(4)中至少一个设置,所述降温板(51)上设有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道(511)连通的进液管口(512)和出液管口(513),所述进液管口(512)和出液管口(513)用于连通外部冷却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器件(3)包括功率pcb板(31)和控制pcb板(32),所述功率pcb板(31)和所述控制pcb板(32)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42)远离所述线圈组件(41)的一侧,所述磁性材料层(42)与电源器件(3)分别设置于所述降温板(51)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流道(511)环绕所述功率pcb板(31)、所述控制pcb板(32)和所述发射器件(4)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板(51)采用屏蔽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板(7),所述绝缘板(7)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42)与所述降温板(51)之间处。

13.根据权利要求5-12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板(51)包括板本体和密封盖,所述板本体上设有所述冷却介质流道(511),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板本体密封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组件(5),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散热器(53)和风扇(54),所述散热器(53)设置于所述充电盒内,至少部分所述电源器件(3)设置于所述散热器(53),所述散热器(53)表面设有多个导风通道,所述风扇(54)设置于所述充电盒的侧壁,且所述风扇(54)与所述散热器(53)的所述导风通道相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器件(3)包括功率pcb板(31)和控制pcb板(32),所述线圈组件(41)、所述磁性材料层(42)与所述控制pcb板(32)沿所述充电盒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功率pcb板(31)和所述控制pcb板(32)在所述充电盒内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功率pcb板(31)设置于所述散热器(53)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屏蔽板(9),所述第二屏蔽板(9)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42)与所述电源器件(3)之间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板(9)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91),所述磁性材料层(42)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91)相对应的第二定位结构(421)。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器件(3)包括功率pcb板(31)和控制pcb板(32),所述功率pcb板(31)和所述控制pcb板(32)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42)远离所述线圈组件(41)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电源器件(3)设置于所述散热器(53)。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1)内设有第三定位结构(23),所述散热器(53)上设有第四定位结构,当所述散热器(53)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1)内时,所述第四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三定位结构(23)适配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侧壁设有避让开口,所述风扇(54)设置于所述避让开口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还包括防护板(55),所述防护板(55)设置于所述避让凹槽处,以遮挡所述风扇(54)。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体检测器件(10)和异物检测器件(11),所述活体检测器件(10)和所述异物检测器件(11)分别设置于所述充电盒内。

23.一种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接收器件(13),所述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发射器件(4)与所述接收器件(13)无线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系统,该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盖体、安装座、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所述盖体用于盖合于所述安装座上且两者形成充电盒,所述盖体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器件和所述发射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本发明通过将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集成设置于充电盒的容置空间内,从而将电源器件与发射器件以及两者之间的线路封闭于充电盒内,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电源器件和发射器件之间的励磁线裸露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而可以确保无线充电装置正常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政,任如昱,周冀龙,徐喜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