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浮式充电站及充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88182发布日期:2023-09-09 13:1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海上浮式充电站及充电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下无线充电,尤其是一种海上浮式充电站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1、世界海洋强国都在大力推动发展海洋装备,uuv(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大规模应用,动力系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也是制约uuv发展的瓶颈之一。

2、对于提高uuv性能而言,能源一直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uuv自身携带的能源有限,目前主要依靠uuv水面布放回收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法操作步骤多,时间长,充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海上浮式充电站及充电方法,在海上装备充电站在水下为uuv充电,从而免去布放回收步骤并解决uuv长期工作的能源问题。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海上浮式充电站,适用于水域充电,包括半潜式平台,半潜式平台上安装有风电机组,

4、半潜式平台内设有连接风电机组的锂电池,锂电池连接有控制模块和通讯定位模块,

5、半潜式平台位于水域中的底部安装有密封的蜂窝线圈,蜂窝线圈与锂电池接通,待充电uuv靠近蜂窝线圈充电。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半潜式平台的重心位于水面以下。

8、所述风电机组包括安装在半潜式平台顶面的风机底座,风机底座上连接塔筒、叶片和风电机箱。

9、一种利用海上浮式充电站的充电方法,风电充足时,风电机组对锂电池浮充,风电不足时,锂电池作为电源对待充电uuv供电。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1、充电具体过程为:

12、对锂电池上电,锂电池驱动控制模块工作,控制模块启动风电机组工作,风电机组运行,给锂电池充电;

13、通讯定位模块与外界待充电uuv信号传输,如没有接到待充电uuv的充电等待命令,则系统自检,驱动风电机组继续工作,向锂电池充电;

14、如接到待充电uuv的充电等待命令,则与待充电uuv通信,待充电uuv驶向半潜式平台,进入充电站所在的充电水域,靠近蜂窝线圈进行充电,直至充电完成,uuv离开。

15、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不满足待充电uuv的用电需求时,触发锂电池作为电量输出环节。

16、待充电uuv平贴于蜂窝线圈面上进行充电。

17、多个待充电uuv在航行向半潜式平台时,对称式分布在蜂窝线圈面上。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发明通过使用浮式平台作为充电站,平台在海域上几乎不受体积限制,能够提供尽量大的充电面积,给多种、大量的uuv进行充电。且充电过程中,uuv平贴在平台底部,无需进行uuv导向对接,能够降低适配难度,缩短从航行到开始充电的时间。

20、本发明中,锂电池既能够作为存储结构,又能够作为放电结构,在电能不足时起到补充作用,确保充电站的充电功能持续。

21、本发明的充电站重心靠近水面或位于水面以下,提高充电站自身的稳定程度;本发明的充电方法还提供了uuv的停泊方法,在泊近充电站时,呈对称状分布在蜂窝线圈面上,从而降低浮式平台单侧倾斜等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海上浮式充电站,适用于水域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潜式平台(1),半潜式平台(1)上安装有风电机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式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半潜式平台(1)的重心位于水面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式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机组(2)包括安装在半潜式平台(1)顶面的风机底座(5),风机底座(5)上连接塔筒(4)、叶片(3)和风电机箱。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式充电站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风电充足时,风电机组(2)对锂电池(6)浮充,风电不足时,锂电池(6)作为电源对待充电uuv供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浮式充电站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充电具体过程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上浮式充电站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风电机组(2)的输出功率不满足待充电uuv的用电需求时,触发锂电池(6)作为电量输出环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上浮式充电站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充电uuv平贴于蜂窝线圈(9)面上进行充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浮式充电站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待充电uuv在航行向半潜式平台(1)时,对称式分布在蜂窝线圈(9)面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浮式充电站及充电方法,适用于水域充电,包括半潜式平台,半潜式平台上安装有风电机组,半潜式平台内设有连接风电机组的锂电池,锂电池连接有控制模块和通讯定位模块,半潜式平台位于水域中的底部安装有密封的蜂窝线圈,蜂窝线圈与锂电池接通,待充电UUV靠近蜂窝线圈充电。本发明在海上装备充电站在水下为UUV充电,是免去布放回收步骤并解决UUV长期工作的能源问题的一种有效办法。

技术研发人员:刘媛慧,张彤彤,李泽成,吴昌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