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总装、动力总成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9991发布日期:2023-10-22 00: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壳体总装、动力总成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壳体总装、动力总成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1、目前纯电驱动系统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在吨位级升力的直升机或者吨位级升力的无人机上面还很少应用。现有的吨位级无人机或者直升机主要采用发动机驱动系统,发动机驱动系统空气污染严重,结构复杂,重量重,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缺点。

2、在纯电动动力系统的无人机或直升机中,对于共轴双桨布置的方案,通常负载较大,因此使得动力系统的发热量很高。因此,通常采用油冷系统对动力系统进行冷却,此时油冷系统会配置有油泵、油冷器以及输油管,油冷器串联在输油管中,油泵通过输油管将冷却油输入至动力系统中,实现对动力系统的冷却。然而,这样的冷却系统的输油管的走线布局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总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壳体总装的动力总成的交通工具。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总装,壳体总装应用于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包括第一动力模组、第二动力模组,第一动力模组具有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一输出轴,第二动力模组具有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轴和第二输出轴;壳体总装包括一体成型壳、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一体成型壳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模组和第二动力模组的腔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盖设于一体成型壳的两端,并封盖腔体;第一端盖用于安装第一输出轴,第二端盖用于安装第二输出轴。一体成型壳的壳体内部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冷却出口连通腔体。

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其包括第一动力模组、第二动力模组和上述的壳体总装。第一动力模组具有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一输出轴;第二动力模组,第二动力模组具有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动力模组和第二动力模组均设置于一体成型壳的腔体中。

4、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包括行驶系统以及上述的动力总成,动力总成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连接于行驶系统。

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总装中,一体成型壳的壳体内部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冷却出口连通一体成型壳的内腔。冷却流道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对壳体模组进行整体降温。同时,冷却流道的冷却进口用于连通冷却液的来源(例如冷却泵等)、冷却出口用于连通一体成型壳的内腔,冷却液经由冷却进口、冷却流道以及冷却出口,能够喷洒向一体成型壳的内腔中,对内腔以及内腔中的第一动力模组和第二动力模组进行降温,其降温效率较高。通过采用一体成型壳中内置的冷却流道,避免了引入专用的冷却液管,在双动力模组的冷却方案布置中,能够显著简化冷却线路布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装应用于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第一动力模组、第二动力模组,所述第一动力模组具有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动力模组具有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壳体总装包括一体成型壳、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成型壳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驱动安装部和第二驱动安装部;所述第一驱动安装部、所述第二驱动安装部均设有内腔,第一驱动安装部的内腔、第二驱动安装部的内腔通过第一公共隔板相间隔;所述第一驱动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动力模组的部分结构,所述第二驱动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动力模组的部分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安装部的第一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具有第一冷却进口和第一冷却出口,所述第一冷却进口和所述第一冷却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安装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冷却进口构成所述冷却进口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冷却出口构成所述冷却出口的至少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装还包括第一冷却模组,所述第一冷却模组包括第一冷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冷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进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包括第一流段和第二流段,所述第一流段位于所述第一公共隔板内,所述第一冷却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流段,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串联在所述第一流段和所述第二流段之间;所述第一驱动安装部包括第一周壁和顶壁,所述第一周壁与所述第一公共隔板共同环绕连接在所述顶壁的周缘;所述第二流段位于所述顶壁,所述第一冷却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流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模组还包括第一喷淋器,所述第一喷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所述第一喷淋器具有多个第一喷嘴,多个所述第一喷嘴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喷嘴朝向所述第一驱动安装部的内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盖设置于所述一体成型壳的一端,并封盖所述第一驱动安装部的内腔;所述第一冷却泵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一冷却泵具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安装部的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具有第二冷却进口和第二冷却出口,所述第二冷却进口和所述第二冷却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驱动安装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冷却进口构成所述冷却进口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冷却出口构成所述冷却出口的至少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装还包括第二冷却模组,所述第二冷却模组包括第二冷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冷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进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包括第三流段和第四流段,所述第三流段和所述第四流段均位于所述第一公共隔板,所述第二冷却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三流段,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串联在所述第三流段和所述第四流段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流段。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模组还包括第二喷淋器,所述第二喷淋器连通于所述第二冷却出口,所述第二喷淋器具有多个第二喷嘴,多个所述第二喷嘴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喷嘴朝向所述第二驱动安装部的内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设置于所述一体成型壳的一端并封盖所述第二驱动安装部的内腔,所述第一端盖的内部设有喷淋流道,所述第二喷淋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喷淋流道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却出口和所述第二喷淋器之间。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盖设置于所述一体成型壳的一端,并封盖所述第二驱动安装部的内腔;所述第二冷却泵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二冷却泵具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成型壳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第一驱动轴孔和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第二驱动轴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模组还包括第一控制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和第一输出轴之间的第一减速器;所述一体成型壳还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输出安装部、第一驱控安装部,所述第一输出安装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减速器的第一减速腔;所述第一驱控安装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控制器的第一驱控腔,所述第一驱控腔和所述第一减速腔之间通过第二公共隔板相间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模组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一体成型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安装部的第二驱控安装部,所述第二驱控安装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控制器的第二驱控腔,所述第二驱控腔和所述第一减速腔之间通过第三公共隔板相间隔;所述第一驱控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驱控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和第一输出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总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模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的第二减速器;所述一体成型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安装部的第二输出安装部,所述第二输出安装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减速器的第二减速腔,所述第一减速腔和所述第二减速腔沿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并列设置。

18.一种动力总成,包括:

19.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包括行驶系统以及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的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连接于所述行驶系统。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行驶系统包括第一旋翼以及第二旋翼,所述第一旋翼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旋翼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壳体总装、动力总成以及交通工具。壳体总装应用于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包括第一动力模组、第二动力模组,第一动力模组具有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轴和第一输出轴,第二动力模组具有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轴和第二输出轴。壳体总装包括一体成型壳、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一体成型壳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模组和第二动力模组的腔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盖设于一体成型壳的两端,并封盖腔体;第一端盖用于安装第一输出轴,第二端盖用于安装第二输出轴。一体成型壳的壳体内部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冷却出口连通腔体。上述的动力总成以及壳体总装中的冷却线路布置相对较为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徐巍巍,赵练,李周清,杨海鹏,雷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