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37339发布日期:2023-08-05 21:3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公路安全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翻式车辆尾部防护作用的车载防撞垫。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公路飞跃式的增长和使用年限增长,公路养护作业成为公路发展的重要内容,养护工作量大,施工作业频繁,根据养护施工作业交通事故数据分析,车辆正常行驶追尾的事故占60%以上。包括临时定点作业、移动施工作业、绿化洒水和路面清扫等在内的施工和养护等工作,往往采用保通方式,作业车辆需要占用行驶车道,且移动作业时施工车辆普遍行驶车速仅有40~50km/h,极易发生后方车辆追尾和冲入施工区的事故,那么对于施工区人员的防护以及正常运营车辆的防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现阶段养护单位施工时,大部分采用的防护方式包括锥桶、水码,但是其仅能起到警示作用,无阻拦及防护缓冲效果;有的单位为了追求安全性,将混凝土墩拦截在道路上,在不方便安装拆卸的同时,如果后方车辆发生撞击事故,那么刚性混凝土将极大压缩车内乘员生存空间,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3、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尚无成熟的技术成果,国内少数公路养护部门也只是小量引进国外造价高昂的防撞车产品,即在养护车辆后方始终跟着一辆防护类的防撞车,从安全方面满足了防护要求,但是考虑养护成本、人员、油费等都是双倍的,给养护单位造成了较大损失,其中养护清扫车使用最为频繁,而后翻式车辆应用最多,追尾事故层出不穷,然而其后翻式的设计与后置车载防撞垫出现空间重合,这也给研发人员带来了一定困难因素,在保证车载防撞垫安装的同时还要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功能。

4、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公路养护实际需求,从安全和经济角度研发,车载防撞垫需要对后翻式车辆作业进行防护,也就是需要即满足车辆正常使用功能也要满足阻挡缓冲功能,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2、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

3、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包括后翻式车辆、锚固装置、旋转装置、吸能框架,所述后翻式车辆具有向后方翻转的车箱,车箱为后端封闭的箱体,车箱后端通过开合封板控制箱体的封闭和开启,所述锚固装置为截面形状“l”形的钢结构,所述锚固装置包括竖向锚固件和横向锚固件,竖向锚固件与开合封板连接固定,横向锚固件向车箱后方延伸,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和旋转动力件,横向锚固件与吸能框架通过旋转轴连接固定,旋转动力件一端与横向锚固件连接,另一端与吸能框架连接,所述吸能框架以旋转轴为轴心,通过旋转动力件的控制实现旋转运动,所述锚固装置、旋转装置及吸能框架整体随着开合封板的开启和封闭进行运动,所述吸能框架内填充吸能构件,所述开合封板和吸能框架上设置警示装置。

4、进一步的,所述开合封板通过液压缸控制封闭和开启,液压缸一端连接车箱的尾部上方,液压缸另一端连接开合封板的下方,开合封板封闭时,液压缸伸出并将开合封板与车箱推紧密封,所述吸能框架通过旋转动力件的控制可实现90度旋转运动;开合封板开启时,液压缸缩回并拽动开合封板的底部与车箱之间产生开口,此时车箱向后整体翻转,所述锚固装置、旋转装置及吸能框架整体随着开合封板向上运动。

5、进一步的,所述吸能框架包括吸能箱体和锚固件,吸能箱体和锚固件连接固定为整体,所述锚固件设置四个限位耳环和两个旋转耳环,限位耳环和旋转耳环上均有贯通孔,每两个限位耳环为一组,限位耳环夹着旋转动力件的一端通过穿入翻转螺栓连接并限位,旋转耳环与限位耳环错位设置;所述吸能箱体通过薄板组装成型,分为底部槽板、顶部盖板及前侧封板,前侧封板两边做倒角处理,范围0-40cm,所述吸能箱体内填充吸能构件。

6、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锚固件和横向锚固件相交位置形成整体,竖向锚固件顶部预留安装槽,控制开合封板的液压缸嵌入到安装槽内,竖向锚固件两侧与开合封板固定,横向锚固件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旋转预留孔,旋转预留孔与旋转耳环通过旋转轴连接,横向锚固件底部两侧分别设置贯通的定位预留孔,旋转动力件的一端通过定位螺栓穿入定位预留孔形成连接并限位。

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沿车箱宽度方向为通长结构或多段结构,所述旋转动力件为液压系统或卷扬系统;

8、所述旋转动力件为液压系统时,包括液压杆,通过液压油注入液压杆内使其推出,液压杆推动限位耳环,使吸能框架以旋转轴为轴心由水平旋转为竖直状态,通过液压油抽出液压杆内使其缩回,液压杆拽动限位耳环,使吸能框架以旋转轴为轴心由竖直旋转为水平状态;

9、所述旋转动力件为卷扬系统时,包括卷扬机和牵引绳,卷扬机设置在车箱顶上或锚固装置上,与卷扬机一体连接的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吸能框架,当牵引绳向回收紧时,牵引绳拽动吸能框架,使吸能框架以旋转轴为轴心由水平旋转为竖直状态,当牵引绳向外放出时,牵引绳与吸能框架之间松紧,使吸能框架以旋转轴为轴心由竖直旋转为水平状态。

10、进一步的,所述吸能框架的横向宽度小于车箱的横向宽度,所述吸能框架两侧或设置导向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构件包括钢板或钢管,导向构件为钢板时,与吸能箱体组装成整体,导向构件为钢管时,钢管俯视形状为向外侧突出的弧形,钢管两端分别与框架锚固件及吸能箱体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吸能框架与路面垂直时,所述锚固件与锚固装置的相邻位置采用固定销使二者固定连接,起到限制吸能框架随意翻转的作用,固定销通过钢链条固定在锚固装置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吸能构件包括多边形薄板框架,或泡沫铝,或蜂窝铝,或高分子化合物,或弹簧。

14、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箱体的材质为铝材,所述锚固装置和锚固件的材质为碳素钢。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6、(1)受撞后变形吸能效果好,可有效防护小客车的正碰、偏碰、斜碰要求;

17、(2)通过翻转控制,车载防撞垫结构具备应用功能,同时不影响养护车辆自身车厢开启功能;

18、(3)锚固结构方便与车辆大梁衔接,吸能装置方便拆卸更换;

19、(4)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了被撞车辆的前移,从而保障了车辆前方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

20、(5)满足既有后翻式养护车辆防护要求,无需再采购单独防撞车,节省养护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包括后翻式车辆(1)、锚固装置(2)、旋转装置、吸能框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翻式车辆(1)具有向后方翻转的车箱(5),车箱(5)为后端封闭的箱体,车箱(5)后端通过开合封板(6)控制箱体的封闭和开启,所述锚固装置(2)为截面形状“l”形的钢结构,所述锚固装置(2)包括竖向锚固件(7)和横向锚固件(8),竖向锚固件(7)与开合封板(6)连接固定,横向锚固件(8)向车箱(5)后方延伸,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9)和旋转动力件(10),横向锚固件(8)与吸能框架(4)通过旋转轴(9)连接固定,旋转动力件(10)一端与横向锚固件(8)连接,另一端与吸能框架(4)连接,所述吸能框架(4)以旋转轴(9)为轴心,通过旋转动力件(10)的控制实现旋转运动,所述锚固装置(2)、旋转装置及吸能框架(4)整体随着开合封板(6)的开启和封闭进行运动,所述吸能框架(4)内填充吸能构件(21),所述开合封板(6)和吸能框架(4)上设置警示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封板(6)通过液压缸(16)控制封闭和开启,液压缸(16)一端连接车箱(5)的尾部上方,液压缸(16)另一端连接开合封板(6)的下方,开合封板(6)封闭时,液压缸(16)伸出并将开合封板(6)与车箱(5)推紧密封,所述吸能框架(4)通过旋转动力件(10)的控制可实现90度旋转运动;开合封板(6)开启时,液压缸(16)缩回并拽动开合封板(6)的底部与车箱(5)之间产生开口,此时车箱(5)向后整体翻转,所述锚固装置(2)、旋转装置及吸能框架(4)整体随着开合封板(6)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框架(4)包括吸能箱体(12)和锚固件(13),吸能箱体(12)和锚固件(13)连接固定为整体,所述锚固件(13)设置四个限位耳环(14)和两个旋转耳环(15),限位耳环(14)和旋转耳环(15)上均有贯通孔,每两个限位耳环(14)为一组,限位耳环(14)夹着旋转动力件(10)的一端通过穿入翻转螺栓(17)连接并限位,旋转耳环(15)与限位耳环(14)错位设置;所述吸能箱体(12)通过薄板组装成型,分为底部槽板(18)、顶部盖板(19)及前侧封板(20),前侧封板(20)两边做倒角处理,范围0-40cm,所述吸能箱体(12)内填充吸能构件(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锚固件(7)和横向锚固件(8)相交位置形成整体,竖向锚固件(7)顶部预留安装槽(23),控制开合封板(6)的液压缸(16)嵌入到安装槽(23)内,竖向锚固件(7)两侧与开合封板(6)固定,横向锚固件(8)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旋转预留孔(24),旋转预留孔(24)与旋转耳环(15)通过旋转轴(9)连接,横向锚固件(8)底部两侧分别设置贯通的定位预留孔(25),旋转动力件(10)的一端通过定位螺栓(26)穿入定位预留孔(25)形成连接并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9)沿车箱(5)宽度方向为通长结构或多段结构,所述旋转动力件(10)为液压系统或卷扬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框架(4)的横向宽度小于车箱(5)的横向宽度,所述吸能框架(4)两侧或设置导向构件(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构件(22)包括钢板或钢管,导向构件(22)为钢板时,与吸能箱体(12)组装成整体,导向构件(22)为钢管时,钢管俯视形状为向外侧突出的弧形,钢管两端分别与框架锚固件(13)及吸能箱体(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框架(4)与路面(30)垂直时,所述锚固件(13)与锚固装置(2)的相邻位置采用固定销(3)使二者固定连接,起到限制吸能框架(4)随意翻转的作用,固定销(3)通过钢链条固定在锚固装置(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构件(21)为多边形薄板框架,或泡沫铝,或蜂窝铝,或高分子化合物,或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箱体(12)的材质为铝材,所述锚固装置(2)和锚固件(13)的材质为碳素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翻式车辆车载防撞垫结构,包括后翻式车辆、锚固装置、旋转装置、吸能框架,后翻式车辆具有向后方翻转且后端封闭箱体的车箱,车箱后端通过开合封板控制箱体封闭和开启,锚固装置包括竖向锚固件和横向锚固件,竖向锚固件与开合封板连接,横向锚固件向车箱后延伸,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轴和旋转动力件,横向锚固件与吸能框架通过旋转轴连接,旋转动力件与横向锚固件及吸能框架连接,吸能框架通过旋转动力件控制实现旋转运动,锚固装置、旋转装置及吸能框架随开合封板开启和封闭运动,吸能框架内填充吸能构件。该结构受撞后吸能效果好,吸能装置具备翻转功能,方便与车辆锚固和拆卸更换,有效减少被撞车辆前移,保障车辆前方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宇,胡学成,龚帅,亢寒晶,王新,刘思源,马晴,邓宝,闫书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