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3302发布日期:2023-08-20 14:2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安全带锁扣装置的,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1、车辆乘客约束系统目的是保障乘客安全,主要包括安全带等部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能够产生约束力,限制乘客向前倾倒,但过大的约束力会对乘客造成一些额外的伤害。因此,当下安全带通常搭配力限制器和带张紧器一同组合使用,以减少乘客所受到的约束力。

2、现有技术中,力限制器通常包括配件、拉力传递装置和变形元件,其中,变形元件包括挤压部件和吸能管,拉动挤压部件,通过挤压部件挤压吸能管,使得吸能管的一个区段发生塑形变形,以达到吸能的效果,从而避免安全带对乘客产生过大的约束力。但由于吸能管在形变过程中呈不可控状态,一旦发生过度变形,则会影响吸能过程的稳定性,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能够保持吸能管在形变过程的稳定性,以提高吸能过程的稳定性。

2、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包括锁头、支架、拉力传递组件和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导向管、吸能管、活塞以及外壳管;

4、所述导向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

5、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吸能管的一端,所述吸能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导向管;

6、所述拉力传递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锁头,所述拉力传递组件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架、导向管及吸能管并连接于所述活塞,以带动所述活塞朝所述吸能管内部移动,所述活塞在移动过程中促使所述吸能管管径增大而塑性形变;

7、所述外壳管套设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管的外圈,所述外壳管和所述吸能管之间设有形变间隙,所述形变间隙用于提供足以使吸能管形变的空间,所述外壳管的内壁用于限制所述吸能管的形变程度。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外壳管,使得吸能管在发生塑形变形的形变过程中,吸能管的形变状态可以由外壳管的内壁进行限制,不会发生较夸张的形变,整个形变程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持稳定的吸能,提高吸能过程的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外壳管、导向管、吸能管以及活塞均同轴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活塞通过压铆使得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进入所述吸能管的一端,所述活塞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吸能管直径,所述活塞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吸能管的直径。

11、优选的,所述拉力传递组件为钢丝绳。

12、优选的,所述支架呈中空u型,具有两处立臂,所述支架还设置有轴套和滑套,所述轴套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处所述立臂上,所述滑套位于两处所述立臂之间并套设在所述轴套外周,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滑套后依次穿过导向管及吸能管并连接于所述活塞。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轴套和滑套,使得钢丝绳在拉动过程中更加的顺畅,使得活塞可以稳定受拉并挤压吸能管,使吸能管形变,保障吸能过程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轴套和所述滑套同轴设置,所述滑套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套。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少钢丝绳在牵引活塞时受到的摩擦损耗,从而使得钢丝绳受拉时更多的力直接作用于活塞上,达到更好和更稳定的吸能效果。

16、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一端穿入所述支架的中空部位,所述支架外侧远离锁头的一端穿入所述外壳管内,所述导向管、支架及外壳管上均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导向管、支架及外壳管三者之间通过插片插接于插接槽上实现固定连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插片插接的方式,连接支架、导向管以及外壳管,降低整体的安装难度。

18、优选的,还包括金属箍,所述钢丝绳远离锁头的一端与金属箍固定连接,且所述金属箍位于所述活塞远离导向管的一端。

19、通过设置金属箍,使得钢丝绳与活塞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从而有效保障吸能的可靠性。

20、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锁头连接。

21、优选的,所述外壳管的内壁用于限制所述吸能管在形变过程中不发生弯曲变形。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3、通过设置外壳管,吸能管在形变过程中,外壳管的内壁对吸能管的形变会加以限制,使得吸能管不会发生较夸张的形变,将吸能管的形变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持稳定的吸能,提高吸能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包括锁头(1)、支架(2)、拉力传递组件和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导向管(4)、吸能管(5)、活塞(6)以及外壳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管(7)、导向管(4)、吸能管(5)以及活塞(6)均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通过压铆使得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进入所述吸能管(5)的一端,所述活塞(6)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吸能管(5)直径,所述活塞(6)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吸能管(5)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传递组件为钢丝绳(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呈中空u型,具有两处立臂,所述支架(2)还设置有轴套(10)和滑套(11),所述轴套(10)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处所述立臂上,所述滑套(11)位于两处所述立臂之间并套设在所述轴套(10)外周,所述钢丝绳(3)绕过所述滑套(11)后依次穿过导向管(4)及吸能管(5)并连接于所述活塞(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0)和所述滑套(11)同轴设置,所述滑套(11)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套(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4)的一端穿入所述支架(2)的中空部位,所述支架(2)外侧远离锁头(1)的一端穿入所述外壳管(7)内,所述导向管(4)、支架(2)及外壳管(7)上均设置有插接槽(8),所述导向管(4)、支架(2)及外壳管(7)三者之间通过插片(9)插接于插接槽(8)上实现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箍(13),所述钢丝绳(3)远离锁头(1)的一端与金属箍(13)固定连接,且所述金属箍(13)位于所述活塞(6)远离导向管(4)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12),所述钢丝绳(3)通过所述连接件(12)与所述锁头(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管(7)的内壁用于限制所述吸能管(5)在形变过程中不发生弯曲变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吸能装置,涉及安全带锁扣装置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锁头、支架、拉力传递组件和吸能组件,吸能组件包括导向管、吸能管、活塞以及外壳管;导向管固定连接于支架;活塞设置于吸能管的一端,吸能管的另一端插入导向管;拉力传递组件的一端连接于锁头,拉力传递组件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支架、导向管及吸能管并连接于活塞,以带动活塞朝吸能管内部移动,促使吸能管管径增大而塑性形变;外壳管套设并固定连接于导向管的外圈,外壳管和吸能管之间设有形变间隙,形变间隙用于提供足以使吸能管形变的空间,外壳管的内壁用于限制吸能管的形变程度。通过设置外壳管和形变间隙,保持吸能管在形变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吸能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尉国防,谢勒尔·彼得,樊星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均胜汽车安全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