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系统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1988发布日期:2023-09-24 03:1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集电系统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电系统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集电系统应用在无轨电车上,是存在于无轨电车和高压电缆之间的环节,作用是转换和连接,即将高压电缆中的电流通过dc/dc电压和电流的转换,转换成整车驱动所需的电压和电流值,进而驱动整车。

2、如图1,在非工作状态,集电杆3通过集电杆尾部2固定在尾钩1处;在工作状态,集电杆3向上抬起来(该动作下称竖直面转动),与高压电缆完成连接。

3、此时,集电杆3的方向可能与高压电缆方向不一致,为此,需要集电杆3左右摆动(该动作下称水平面转动),来适应高压电缆的方向。

4、这样竖直面转动、水平面转动均需要动力源。

5、参见申请公布号cn106427595a的专利文献,其利用气缸1作为竖直面转动的动力源。

6、因为气缸1与集电杆7的夹角非常小,其能使集电杆在竖直面快速转动。但是,气缸1对集电杆7施加的力可以分解为集电杆的轴向力与法向力,法向力给竖直面转动提供动力,而轴向力会促使集电杆抖动,加上集电杆的长度接近5米,这样导致“在集电杆临近到达目的地时、集电杆的抖动幅度太大”,集电杆不易对准高压电缆。

7、加上集电器系统本身质量较大,结构中又涉及大型铸造件,机加件,钣金件,标准件,故集电器系统本身精度较差等原因,通过结构转化作用到集电杆本身的力误差均较大,缓升缓降动作的精度难以保证,集电杆也不易对准高压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设计出一种集电系统转动装置,即方便集电杆快速抬起来,又方便集电杆对准高压电缆。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3、一种集电系统转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两端均设有一套集电杆尾部固定装置,集电杆尾部固定装置包括限位件与弯钩,限位件固定在底座上,其限位边为斜边,限位件与弯钩之间的空间为锁死空间,底座内设有平移腔,平移腔的上腔壁开设条形孔,弯钩的下端部从条形孔伸入到平移腔内,平移腔内固定气缸的缸体端,气缸的活塞端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弯钩的下端部固定在一起,连接件与平移腔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为,且该面接触处为过硬配合。

4、连接件与弯钩的下端部之间通过横轴固定,横轴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一个滑轮,滑轮与平移腔的下表面接触。

5、平移腔的侧面腔壁的下端部向内弯曲形成u型槽,u型槽为滑轮滑动的轨道。

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气缸,快速气缸与现有技术一样,方便集电杆快速抬起来;慢速气缸方便集电杆对准高压电缆,二者可以兼顾。



技术特征:

1.一种集电系统转动装置,包括底座(20),底座(20)的两端均设有一套集电杆尾部固定装置, 集电杆尾部固定装置包括限位件(22)与弯钩(30),限位件(22)固定在底座(20)上,其限位边(221)为斜边,限位件(22)与弯钩(30)之间的空间为锁死空间(301),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系统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件(42)与弯钩(30)的下端部(32)之间通过横轴(33)固定,横轴(33)的两个端部均固定一个滑轮(34),滑轮(34)与平移腔(25)的下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电系统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平移腔(25)的侧面腔壁(251)的下端部向内弯曲形成u型槽(252),u型槽(252)为滑轮(34)滑动的轨道。


技术总结
一种集电系统转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两端均设有一套集电杆尾部固定装置,集电杆尾部固定装置包括限位件与弯钩,限位件固定在底座上,其限位边为斜边,限位件与弯钩之间的空间为锁死空间,底座内设有平移腔,平移腔的上腔壁开设条形孔,弯钩的下端部从条形孔伸入到平移腔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设有两个气缸,快速气缸与现有技术一样,方便集电杆快速抬起来;慢速气缸方便集电杆对准高压电缆,二者可以兼顾。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岭,邓燕博,韩康,常建华,刘雨,韩三霞,许洁,冉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闪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