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钞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5637发布日期:2023-09-08 04:0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钞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运钞机器人。


背景技术:

1、武装运钞服务处于金融服务链的末端,科技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国内运钞业务均采用人工武装押运的模式,需要依靠武装押运员与业务员共同实现款箱的守卫和转运,且每台运钞车配备相关人员达3~4人,该模式进行作业流程十分依赖人工,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相关系统和技术应用程度较低,造成运营成本高且劳动效率低。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高涨的运营成本也在逐步压缩武装运钞业的盈利空间,产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及银行物理网点智慧化转型,现金流通下降趋势不可逆转,运钞服务产业面临着押运业务下滑的巨大挑战。

2、在现有技术中,款箱采用武装押运员与业务员在露天环境下共同搬运的模式,每台运钞车需要配备3~4人,人力成本较高,且重量较轻的款箱在搬运过程中容易遭受暴徒袭击,重量较大的款箱虽然降低了受袭击的可能性,但大大增加了业务人员的转运难度。此外,现有各大安保公司聘用的押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运钞业务的线路、时间和流程十分固定,一旦在押运途中出现紧急情况,很难保证所有的押运人员都能经受住考验,且现有押运人员均配备的是霰弹枪,具备较大的攻击范围,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极有可能对周围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钞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款箱依靠人工押运,导致的智能性差、效率低、人力成本较高和安全无法保证的问题。

2、本申请提出一种运钞机器人,用于运输装有款箱的托盘,所述运钞机器人包括:

3、底盘;

4、壳体,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所述托盘;

5、车门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处,用于遮盖所述壳体的开口处;

6、车门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车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推动件,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门组件的内侧;

7、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推动件带动所述车门组件开启或关闭。

8、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车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

9、所述车门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车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所述推动件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片,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感应片,所述第一感应片跟随所述车门组件运动。

10、可选地,所述车门驱动组件包括联轴器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传感器之间,所述联轴器位于所述轴承座内;

11、所述推动件包括丝杆件、丝杆螺母座和第一连接板,所述丝杆件连接于所述联轴器,所述丝杆螺母座设置在所述丝杆件上,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丝杆螺母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门组件。

1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二侧壁和顶盖,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

13、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连通形成所述开口处。

14、可选地,所述车门组件包括第一车门、第二车门、第三车门和第四车门;

15、所述第一车门、所述第二车门、所述第三车门和所述第四车门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多组条形槽和凸台,以实现所述第一车门、所述第二车门、所述第三车门和所述第四车门之间伸缩折叠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17、所述第一车门包括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一侧门和所述第二侧门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

18、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

19、可选地,所述顶盖朝向所述开口处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连接于所述第四车门。

20、可选地,所述运钞机器人还包括:

21、人机交互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通信连接于所述电机和所述控制组件,所述人机交互组件用于实现与所述运钞机器人间的信息交互;

22、信息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用于采集所述运钞机器人工作时周围的环境信息;

23、安防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且位于所述人机交互组件的一侧,用于防卫所述运钞机器人工作中的安全。

24、可选地,所述信息采集组件包括:

25、信息采集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26、信息采集旋转座,旋转设置在所述信息采集底座内;

27、信息采集器,设置在所述信息采集旋转座上,并跟随所述信息采集旋转座旋转;

28、雷达,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用于所述运钞机器人避障。

29、可选地,所述运钞机器人包括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

30、所述电气组件包括控制器、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31、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远离所述人机交互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撞针,所述撞针用于向所述控制器传输所述运钞机器人的第一到位信号;

32、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向所述控制器传输所述款箱的第二到位信号。

3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设置形成一容置空间的壳体,并将装有款箱的托盘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设置车门组件封闭容置空间的开口处,同时,在容置空间内设置车门驱动组件,并设置车门驱动件包括电机和推动件,设置控制组件控制电机,电机驱动推动件带动车门组件开启或关闭。本申请通过设置壳体,并在壳体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内放置装有款箱的托盘,进行押运款箱,替代了人工押运款箱的搬运过程,提高了押运效率,降低了押运成本;其次,本申请通过设置车门驱动件包括电机和推动件,使得电机驱动推动件带动车门组件开启或关闭,避免了人工接触款箱的过程,保证了款箱押运的安全性;此外,本申请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控制电机的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电机,电机进而驱动推动件带动车门组件开启或关闭,增加款箱押运的智能性。

3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用于运输装有款箱的托盘,所述运钞机器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车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驱动组件包括联轴器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传感器之间,所述联轴器位于所述轴承座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二侧壁和顶盖,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组件包括第一车门、第二车门、第三车门和第四车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朝向所述开口处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连接于所述第四车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钞机器人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组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钞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钞机器人包括电气组件,所述电气组件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钞机器人,用于运输装有款箱的托盘,运钞机器人包括:底盘;壳体,设置在底盘上,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托盘;车门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处,用于遮盖所述壳体的开口处;车门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车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推动件,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门组件的内侧;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推动件带动所述车门组件开启或关闭。本申请通过设置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机,进而控制车门组件开启或关闭,提高了运钞效率,降低了运钞成本,保证了运钞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李烨,田华,庞泰,阮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智能运护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