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3598发布日期:2023-07-05 17:3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桩,具体为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1、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其大多固定安装在地面或墙壁的一侧,同时为了防止充电桩被汽车撞击损坏,通常会在其外部加装防护外壳,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防护结构典型的如公开号cn217495869u一种新能源充电桩的防护结构,包括底部框,所述底部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框,所述升降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挡檐,所述底部框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底部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框,所述底部框的两侧和防护框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撞组件。该新能源充电桩的防护结构,通过升降框的设置,将升降框调节到合适充电桩的高度后,拧动螺柱,使得升降框的高度固定,从而达到了适配不同高度的充电桩的效果,增大了适配范围;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转动支撑杆,将支撑片固定于地面,从而达到了对底部框进行加固的效果。

2、综上所述,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的防护结构大多呈封闭状,从而使得新能源充电桩的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容易出现过热故障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的防护结构在受到撞击时形变时将会对其内侧的新能源充电桩造成挤压以及冲击,进而影响新能源充电桩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设置有多层加工组件,而多层加工组件通过一组固定件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容易使中部的组件固定不牢固,导致内部的物料流出,并且现有的海岛型喷丝板结构复杂,通过多层部件反复分配物料,影响加工效率,使用起来不够便捷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包括安装基座、气囊和电动阀门,

3、所述安装基座的顶部安装有新能源充电桩本体,且新能源充电桩本体上卡合有充电枪,所述新能源充电桩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壳体,且固定壳体的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分流管道;

4、所述气囊通过输送管道与分流管道连接,且气囊对称设置在固定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气囊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且第一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防护板以及固定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移动罩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同时移动罩体的外侧壁通过第二缓冲弹簧与第二防护板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气囊通过充气管道与风机连接,且充气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

6、优选的,所述电动阀门安装在输送管道上,且输送管道贯穿连接在固定壳体的左右侧壁上。

7、优选的,所述风机安装在固定壳体的内顶部,且风机、控制器、电动阀门以及定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移动罩体与电机构成转动结构,且移动罩体转动连接在固定壳体的顶部。

9、优选的,所述移动罩体和第二防护板上对应开设有排气孔,且排气孔呈矩形阵列状分布在移动罩体和第二防护板上。

10、优选的,所述移动罩体的内侧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设置有挡板,同时挡板通过电动伸缩杆与移动罩体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第二防护板内侧,且第二防护板与移动罩体之间等间距分布有第二缓冲弹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配合使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的防护结构在受到撞击时形变时将会对其内侧的新能源充电桩造成挤压以及冲击,进而影响新能源充电桩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当新能源充电桩本体的左右侧面或者前侧即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受到碰撞时,第一缓冲弹簧和气囊将发生形变带动第一防护板内移,第二缓冲弹簧带动第二防护板内移,从而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移动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不会侵入固定壳体内部对新能源充电桩本体造成压迫和损坏,从而便于提高装置结构的合理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阀门、风机和分流管道的配合使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的防护结构大多呈封闭状,从而使得新能源充电桩的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容易出现过热故障的问题,在定时装置的驱动下,电动阀门将自动开启,使气囊内的气流排至分流管道,并通过分流管道上的排风口吹向新能源充电桩本体帮助其散热,同时携带热量的气流将通过排气孔排向外部,从而便于防止新能源充电桩过热故障,同时风机将持续向气囊内排气,从而便于保证气囊的正常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包括安装基座(1)、气囊(6)和电动阀门(7),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6)通过充气管道与风机(10)连接,且充气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门(7)安装在输送管道上,且输送管道贯穿连接在固定壳体(4)的左右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0)安装在固定壳体(4)的内顶部,且风机(10)、控制器、电动阀门(7)以及定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罩体(11)与电机(16)构成转动结构,且移动罩体(11)转动连接在固定壳体(4)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罩体(11)和第二防护板(14)上对应开设有排气孔(17),且排气孔(17)呈矩形阵列状分布在移动罩体(11)和第二防护板(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罩体(11)的内侧开设有收纳槽(18),且收纳槽(18)内设置有挡板(15),同时挡板(15)通过电动伸缩杆(12)与移动罩体(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12)设置在第二防护板(14)内侧,且第二防护板(14)与移动罩体(11)之间等间距分布有第二缓冲弹簧(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防护结构,包括安装基座、气囊和电动阀门,所述安装基座的顶部安装有新能源充电桩本体,所述新能源充电桩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壳体,且固定壳体的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分流管道,所述气囊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且第一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防护板以及固定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在定时装置的驱动下,电动阀门将自动开启,使气囊内的气流排至分流管道,并通过分流管道上的排风口吹向新能源充电桩本体帮助其散热,同时携带热量的气流将通过排气孔排向外部,从而便于防止新能源充电桩过热故障,同时风机将持续向气囊内排气,从而便于保证气囊的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秦韬,孟繁杰,钟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自贡哲锦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