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震车轮及具有其的自行车

文档序号:36530496发布日期:2023-12-29 21:4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减震车轮及具有其的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减震车轮及具有其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1、常见的自行车轮胎结构是轮胎两个侧壁端部安装于轮辋,轮胎底壁、侧壁和轮辋之间形成腔室,在使用时腔室中填充有压缩气体,车子在行程过程中,通过气体腔室来实现减震和缓冲从而保证车子正常行驶。

2、这种传统轮胎结构的缺陷在于:

3、当轮胎遇到崎岖复杂路面例如多石头的地面时,轮胎侧壁和胎底面刚度不足,轮毂会产生形变,导致轮毂的损害,进而使得轮胎形变,有漏气和爆胎的风险。

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减震车轮及具有其的自行车,该新型减震车轮提高了自行车的减震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减震车轮,包括外幅面、减震臂、内幅面及花鼓;在所述外幅面和所述内幅面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减震臂,所述减震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外幅面的内缘上,所述减震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内幅面的外缘上;所述减震臂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于所述内幅面的外缘;所述花鼓设置于所述内幅面的中心处,所述内幅面的内缘和所述花鼓之间通过钢条进行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臂包括缸体、弹簧及伸缩杆,所述缸体呈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圆管状,所述缸体的管内插入有所述伸缩杆,在所述缸体内部的封闭端和所述伸缩杆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所述缸体和所述伸缩杆的其中之一与所述外幅面的内缘铰接,所述缸体和所述伸缩杆的其中另一与所述内幅面的外缘铰接。

4、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幅面和所述内幅面之间设置有16个所述减震臂,相邻所述减震臂之间的夹角为22.5度。

5、进一步地,所述外幅面包括弧形板,多个所述弧形板收尾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外幅面。

6、进一步地,所述新型减震车轮还包括连接块和卡扣;在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缺口,在所述连接缺口的左右内壁上均设有贯穿的连接孔;在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设有贯穿所述连接块的连接杆,在所述卡扣的两端部均设有安装孔;当多个所述弧形板收尾依次固定连接时,所述连接块一端卡合在其中一所述弧形板的连接缺口中,所述连接块另一端卡合在其中另一所述弧形板的连接缺口中,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卡扣贴合在所述弧形板的侧面,所述安装孔套在所述连接杆上。

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上述的新型减震车轮。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减震车轮,减震臂以及分离式外幅面的设计,在使用几乎不带减震能力的免充气轮胎时也能拥有很好的减震能力,可以应用于山地自行车,野外骑行时不用担心爆胎的风险;使得轮毂能够得到有效的减震,能够有效的防止轮毂的形变。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幅面(1)、减震臂(2)、内幅面(3)及花鼓(4);在所述外幅面(1)和所述内幅面(3)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减震臂(2),所述减震臂(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外幅面(1)的内缘上,所述减震臂(2)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内幅面(3)的外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幅面(1)和所述内幅面(3)之间设置有16个所述减震臂(2),相邻所述减震臂(2)之间的夹角为22.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幅面(1)包括弧形板(11),多个所述弧形板(11)收尾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外幅面(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减震车轮还包括连接块(7)和卡扣(8);在所述弧形板(1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缺口(12),在所述连接缺口(12)的左右内壁上均设有贯穿的连接孔(13);

5.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减震车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减震车轮及具有其的自行车,包括外幅面、减震臂、内幅面及花鼓;在所述外幅面和所述内幅面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减震臂,所述减震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外幅面的内缘上,所述减震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内幅面的外缘上;所述减震臂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于所述内幅面的外缘;所述花鼓设置于所述内幅面的中心处,所述内幅面的内缘和所述花鼓之间通过钢条进行连接。优点在于:减震臂以及分离式外幅面的设计,在使用几乎不带减震能力的免充气轮胎时也能拥有很好的减震能力,可以应用于山地自行车,野外骑行时不用担心爆胎的风险;使得轮毂能够得到有效的减震,能够有效的防止轮毂的形变。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黄萌,盛云逸,尹士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