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皮卡搭载,尤其涉及一种皮卡尾箱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皮卡车型在搭载卷帘及梯架产品时,只是通过铝夹与车身侧裙边夹紧的方式固定产品;
2、现有皮卡尾箱卷帘盖及尾箱梯架铝夹夹紧安装方式较为统一,是一种通用性的安装方式;但针对部分喜欢负重越野及经常野外露营的客户群体时,上述安装方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一这种夹紧的安装方式属于摩擦力紧固,在一定条件下安装夹会沿着夹持面前后滑移;其二车辆在行驶中由于抖动原因安装夹可能会松动甚至完全松脱导致脱离车身飞出,造成重大损失;其三现有皮卡车身侧裙边基本都为较薄的钣金件制成,铝夹安装方式使产品本身载重承力完全由车身侧裙边分担,长期使用后疲劳强度有可能导致车身侧裙边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已解决上述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包括支架构件、背板构件,所述支架构件包括固定板、过渡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过渡板底部固定连接在固定板顶部,所述第一板体底部固定连接在过渡板顶部,所述第二板体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顶部,所述背板构件包括支撑板、贴合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贴合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板体与贴合板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紧锁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车身侧边,所述第二板体可连接尾箱卷帘盖或尾箱梯架,所述贴合板与车侧裙边内侧搭接。
3、可选的,所述固定板、过渡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l型设置,所述支撑板与贴合板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板与贴合板呈l型设置。
4、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尾箱卷帘盖或尾箱梯架通过螺栓螺母组紧锁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贴合板上与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处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紧锁连接。
5、可选的,所述通孔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
6、可选的,所述过渡板整体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状,所述过渡板中部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状布置。
7、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固定孔及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二减重孔设置在固定板的中部,多个所述固定孔设置在第二减重孔的外侧。
8、可选的,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孔通过螺纹紧锁连接在车身侧边上。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安装装置通过将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车身侧板的方式,避免出现安装装置沿夹持面前后滑移,且避免车辆在行驶中由于抖动原因安装夹可能会松动甚至完全松脱导致脱离车身飞出的情况;
11、2.通过设置第一板体、支撑板、固定板等,增加受力面积,可以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避免出现长期使用后疲劳强度可能导致的车身侧裙边损坏。
1.一种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构件、背板构件,所述支架构件包括固定板、过渡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过渡板底部固定连接在固定板顶部,所述第一板体底部固定连接在过渡板顶部,所述第二板体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顶部,所述背板构件包括支撑板、贴合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贴合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板体与贴合板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紧锁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车身侧边,所述第二板体可连接尾箱卷帘盖或尾箱梯架,所述贴合板与车侧裙边内侧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过渡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l型设置,所述支撑板与贴合板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板与贴合板呈l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尾箱卷帘盖或尾箱梯架通过螺栓螺母组紧锁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贴合板上与第一连接孔对应位置处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紧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整体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状,所述过渡板中部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状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固定孔及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二减重孔设置在固定板的中部,多个所述固定孔设置在第二减重孔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卡尾箱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孔通过螺纹紧锁连接在车身侧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