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13592发布日期:2023-12-29 16:4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线束,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


背景技术:

1、方向盘线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起到操纵汽车行驶方向,控制汽车转向轮,使汽车直行或转向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方向盘线束都是用电子线包裹胶带组合而成,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娱乐功能要求越来越多,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收集的信号,尤其是脉冲信号或弱电信号,如诊断接口can bus总线、爆震传感器等,它强大的能量会让脉冲信号或者弱电信号出现紊乱现象,对驾驶舱的方向盘控制线束产生一些干扰。

2、如现有专利号为cn201910088181.0一种音视频传输线,公开了对绞线包括绝缘层以及包裹于绝缘层内的接地线,绝缘层为铝箔,铝箔的导电面与接地线抵接,以上传输线中接地线仅处于完全包覆在铝箔内部,且整体线束需要采用外屏蔽层进行防护,线束结构复杂,抗干扰性能有限。

3、为了保证方向盘线束的稳定运行,因此,需要一种新型且灵活走线排布的抗干扰性能强的线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从而实现铜箔紧密包裹线束本身,铜箔单端引出接地线接地,保证线束整体的抗干扰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2、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包括若干线材、连接若干线材的连接器壳体,若干所述线材的外部包覆设置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缠绕叠合空间内紧密接触一接地线,所述接地线的裸露导体部分与屏蔽层接触,所述接地线延伸出屏蔽层的端部对接至连接器壳体。

3、具体的,所述屏蔽层为铜箔,所述屏蔽层的外部包覆胶带形成主体线束。

4、具体的,所述屏蔽层缠绕若干线材的外部的重叠率超过20%。

5、具体的,所述主体线束后端设置有第一分支线束和第二分支线束。

6、具体的,所述第二分支线束后端设置有第三分支线束和第四分支线束。

7、具体的,所述第一分支线束内部若干线材延伸出其末端连接有第一端子,所述第二分支线束内部的若干线材分流隔离形成第三分支线束和第四分支线束,所述第三分支线束内部的若干线材延伸出其末端连接有第二端子,所述第四分支线束内部的若干线材延伸出其末端连接有第三端子。

8、具体的,所述主体线束的外部套装有pvc软管,所述pvc软管的外部设置有用于紧固其内部若干线材的固定扣。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0、屏蔽层采用铜箔,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有效减少信号损失;屏蔽层具有一定韧性,可缠绕包裹和连接,线束可以实现树杈型的分支成型结构;屏蔽层内部接地线进行接地引流,提高线束的抗干扰性能;屏蔽层与一接地线的裸露导体部分包裹接触紧密,利用胶带包覆屏蔽层,连接结构可靠,有效阻挡外部干扰和内部电磁辐射的传播。



技术特征:

1.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包括若干线材、连接若干线材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线材的外部包覆设置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缠绕叠合空间内紧密接触一接地线,所述接地线的裸露导体部分与屏蔽层接触,所述接地线延伸出屏蔽层的端部对接至连接器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铜箔,所述屏蔽层的外部包覆胶带形成主体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缠绕若干线材的外部的重叠率超过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线束后端设置有第一分支线束和第二分支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线束后端设置有第三分支线束和第四分支线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线束内部若干线材延伸出其末端连接有第一端子,所述第二分支线束内部的若干线材分流隔离形成第三分支线束和第四分支线束,所述第三分支线束内部的若干线材延伸出其末端连接有第二端子,所述第四分支线束内部的若干线材延伸出其末端连接有第三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线束的外部套装有pvc软管,所述pvc软管的外部设置有用于紧固其内部若干线材的固定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了高性能抗干扰的车辆方向盘用线束,包括若干线材、连接若干线材的连接器壳体,若干所述线材的外部包覆设置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缠绕叠合空间内紧密接触一接地线,所述接地线的裸露导体部分与屏蔽层接触,所述接地线延伸出屏蔽层的端部对接至连接器壳体。本技术实现了铜箔紧密包裹线束本身,铜箔单端引出接地线接地,保证线束整体的抗干扰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代俊华,邱晓伟,朱永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新波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