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驱动抱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4322发布日期:2023-11-17 16:3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运输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背景技术:

1、抱罐车一种无轨冶金运输设备,是冶金企业用于转运和处理高温炉渣的专业设备,也是冶金无轨渣处理工艺的重要生产设备。当前国家环保部门对燃油抱罐车的尾气排放要求更高,使得燃油抱罐车的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导致燃油抱罐车的动力系统布置越来越复杂和不合理,且成本较高。燃油抱罐车动力系统的布置复杂化和不合理化,势必使燃油抱罐车噪音大、能耗高,尤其是容易导致燃油抱罐车的前部车体较长,进而增加了燃油抱罐车的转弯半径,不利于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驱动抱罐车,节能且缩小转弯半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驱动抱罐车,包括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转向机构和后车架,所述转向机构上安装有分布在前车架后上方侧的操控驾驶室;所述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集成在所述前车架上的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安装在前车架上的驱动桥、安装在驱动桥左右两端的车轮、以及都安装在前车架上的电驱动组件和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电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电驱动组件与驱动桥传动连接,所述电池组件、驱动桥和电驱动组件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操控驾驶室与电池组件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

3、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电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变速箱,所述电池组件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相连,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装置与驱动桥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桥、连接装置、变速箱和驱动电机从前至后依次布置。

4、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上的电机冷却装置,所述电机冷却装置作用于驱动电机,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布置在电池组件的左侧或右侧。

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桥、电池组件、电驱动组件和连接装置都位于前车架的中心轴线的平行线上。

6、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上的电池冷却装置,所述电池冷却装置作用于电池组件,所述电池冷却装置布置在电池组件的左侧或右侧。

7、进一步地,所述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上平台,所述上平台包括上下分布的顶座部和底座部、以及连接在顶座部的后端和底座部的后端之间的后侧背座,所述顶座部、底座部和后侧背座之间围成有安装腔,所述底座部固定在转向机构上,所述操控驾驶室固定在安装腔中、并与底座部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8、进一步地,所述操控驾驶室分布在上平台的右边侧或左边侧。

9、进一步地,所述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渣罐、工作大臂和驱动液压缸,所述渣罐的外壁上固设有与工作大臂的上端转动配合的连接耳轴,所述工作大臂的下端与后车架铰接,所述驱动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后车架和工作大臂铰接。

1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驱动抱罐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申请中抱罐车的动力系统为电驱动结构,能耗低,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特别是,动力系统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既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又能缩短电驱动抱罐车前部车体的长度,由此使得转弯半径更小,更具有良好的视野,减小驾驶盲区,使得该电驱动抱罐车更适用于狭窄的作业区域,更加有利于安全驾驶,最终提高该电驱动抱罐车作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驱动抱罐车,包括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10)、转向机构(20)和后车架(30),所述转向机构(20)上安装有分布在前车架(10)后上方侧的操控驾驶室(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在所述前车架(10)上的动力系统(50),所述动力系统(50)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驱动桥(51)、安装在驱动桥(51)左右两端的车轮(52)、以及都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驱动组件(53)和电池组件(54),所述电池组件(54)与电驱动组件(53)电连接,所述电驱动组件(53)与驱动桥(51)传动连接,所述电池组件(54)、驱动桥(51)和电驱动组件(53)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操控驾驶室(40)与电池组件(54)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50)还包括连接装置(55),所述电驱动组件(53)包括驱动电机(531)和变速箱(532),所述电池组件(54)与驱动电机(531)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31)的输出端与变速箱(532)相连,所述变速箱(53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装置(55)与驱动桥(5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桥(51)、连接装置(55)、变速箱(532)和驱动电机(531)从前至后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50)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机冷却装置(56),所述电机冷却装置(56)作用于驱动电机(531),所述电机冷却装置(56)布置在电池组件(54)的左侧或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51)、电池组件(54)、电驱动组件(53)和连接装置(55)都位于前车架(10)的中心轴线的平行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50)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池冷却装置(57),所述电池冷却装置(57)作用于电池组件(54),所述电池冷却装置(57)布置在电池组件(54)的左侧或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平台(60),所述上平台(60)包括上下分布的顶座部(61)和底座部(62)、以及连接在顶座部(61)的后端和底座部(62)的后端之间的后侧背座(63),所述顶座部(61)、底座部(62)和后侧背座(63)之间围成有安装腔(64),所述底座部(62)固定在转向机构(20)上,所述操控驾驶室(40)固定在安装腔(64)中、并与底座部(62)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驾驶室(40)分布在上平台(60)的右边侧或左边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渣罐(70)、工作大臂(80)和驱动液压缸(90),所述渣罐(70)的外壁上固设有与工作大臂(80)的上端转动配合的连接耳轴(110),所述工作大臂(80)的下端与后车架(30)铰接,所述驱动液压缸(90)的两端分别与后车架(30)和工作大臂(80)铰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驱动抱罐车,包括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转向机构和后车架,转向机构上安装有分布在前车架后上方侧的操控驾驶室;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集成在前车架上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安装在前车架上的驱动桥、安装在驱动桥左右两端的车轮、以及都安装在前车架上的电驱动组件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电驱动组件电连接,电驱动组件与驱动桥传动连接,电池组件、驱动桥和电驱动组件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操控驾驶室与电池组件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本申请能耗低,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动力系统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既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又能缩短前部车体的长度,使得转弯半径更小,减小驾驶盲区,有利于安全驾驶。

技术研发人员:杨骏,李利民,耿会良,杨琳,胡伟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