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

文档序号:36513993发布日期:2023-12-29 16:4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

本技术属于影像采集,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


背景技术:

1、驾驶影像采集可使用行车记录仪,通过行车记录仪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记录前方实况视频,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

2、申请号为201620693527.1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行车记录仪,该专利公开了包括行车记录仪本体、摄像头、显示屏和调节开关,行车记录仪本体正面中上部设有摄像头;摄像头底部位于行车记录仪本体表面设有防尘网;行车记录仪本体背面中上部设有显示屏;显示屏底部位于行车记录仪本体表面设有电池盒,电池盒右边设有调节开关;行车记录仪本体侧壁上设有散热片;行车记录仪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由上支架与下支架组成,支架顶端设有吸盘。

3、现有的驾驶影像采集机构在实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高度调节时,需要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螺栓的配合,增加了调节的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通过设计的调节机构,提高了行车记录仪本体调节的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包括吸盘和行车记录仪本体,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前表面上部安装有摄像头,还包括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包括支撑部件和调节部件。

3、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和竖直杆,所述底板安装于吸盘的底部,且底板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竖直杆安装于行车记录仪本体的顶部。

4、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和螺纹筒,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第一固定槽的内顶部,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筒套设于螺纹柱上,且螺纹筒的一端设置有和竖直杆相连的连接杆。

5、优选的,所述竖直杆和行车记录仪本体通过螺丝连接,且竖直杆为“t”型结构。

6、优选的,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前表面位于摄像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内侧拆装设置有防尘网。

7、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固定框的内底部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

8、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侧表面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固定框的内侧面开设有供延伸部插入的限定槽,且限定槽的内侧面设置有弹性块,弹性块的一端连接有抵接在延伸部上的抵块。

9、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槽,且第二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有凸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通过设计的调节机构,使得行车记录仪本体上下调节更便利,提高了行车记录仪本体上下调节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包括吸盘(1)和行车记录仪本体(5),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5)的前表面上部安装有摄像头(5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包括支撑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2)和竖直杆(4),所述底板(2)安装于吸盘(1)的底部,且底板(2)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1),所述竖直杆(4)安装于行车记录仪本体(5)的顶部;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伺服电机(22)和螺纹筒(31),所述伺服电机(22)安装于第一固定槽(21)的内顶部,且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有螺纹柱(3),所述螺纹筒(31)套设于螺纹柱(3)上,且螺纹筒(31)的一端设置有和竖直杆(4)相连的连接杆(311);所述竖直杆(4)和行车记录仪本体(5)通过螺丝连接,且竖直杆(4)为“t”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5)的前表面位于摄像头(5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52),且固定框(52)的内侧拆装设置有防尘网(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6)的底部设置有滑块(63),所述固定框(52)的内底部开设有供滑块(63)滑动的滑槽(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6)的侧表面设置有延伸部(62),所述固定框(52)的内侧面开设有供延伸部(62)插入的限定槽(521),且限定槽(521)的内侧面设置有弹性块(7),弹性块(7)的一端连接有抵接在延伸部(62)上的抵块(7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6)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槽(61),且第二固定槽(61)的内部安装有凸柄(6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影像采集机构,包括吸盘和行车记录仪本体,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前表面上部安装有摄像头,还包括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包括支撑部件和调节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和竖直杆,所述底板安装于吸盘的底部,且底板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竖直杆安装于行车记录仪本体的顶部;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和螺纹筒,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第一固定槽的内顶部,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筒套设于螺纹柱上,且螺纹筒的一端设置有和竖直杆相连的连接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的调节机构,使得行车记录仪本体上下调节更便利,提高了行车记录仪本体上下调节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张韬,陈梦君,刘国翔,张瑷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