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5227发布日期:2023-09-20 22:0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装载机防护,尤其涉及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动装载机的电池包通常布置在整车的尾部,相比较燃油的轮式装载机,电动装载机整体车身较长。在隧道、矿洞等工况下,因为操作空间狭窄、光线灰暗,整车在倒车、转向时后配重、机罩容易磕碰损坏,同时因整个电池包布置在尾部,磕碰严重时还会损坏电池包,导致整机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能有效保护整机,避免整机在倒车、转向时的磕碰,而损坏后配重、机罩以及电池包等问题,同时为降低整机的能耗,且可以对关键部位进行防护。为此,我们特提出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包括电装机后配重防护壳、电装机车架和多组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方一组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防撞柱一和防撞柱二,所述防撞柱一和防撞柱二上方设置有连接环,所述安装板下方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位于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加强板。

3、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设置呈平板状,所述安装板的下方与电装机车架的上表面相互贴合,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与电装机后配重防护壳的一侧下方相互贴合。

4、优选的,所述防撞柱一和防撞柱二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连接环设置呈圆弧状,所述连接环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柱一和防撞柱二的上方对应连接。

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设置呈三角状,所述固定板一侧与电装机车架的一侧相互贴合,所述固定板和电装机车架上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多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紧固螺栓。

6、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安装板的下方相互贴合,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固定板远离电装机车架的一侧相互贴合。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8、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撞机构的设置可以对电装机后配重防护壳的正后方和两侧位置处进行防护,同时只通过螺纹孔进行紧固安装,拆装便捷,降低电装机的能耗,整体结构简单轻便,便于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包括电装机后配重防护壳(1)、电装机车架(2)和多组防撞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3)包括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上方一组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防撞柱一(32)和防撞柱二(33),所述防撞柱一(32)和防撞柱二(33)上方设置有连接环(34),所述安装板(31)下方安装有固定板(35),所述固定板(35)一侧位于安装板(31)的下方设置有加强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设置呈平板状,所述安装板(31)的下方与电装机车架(2)的上表面相互贴合,所述安装板(31)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安装板(31)的一侧与电装机后配重防护壳(1)的一侧下方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柱一(32)和防撞柱二(33)均呈倾斜状设置,所述连接环(34)设置呈圆弧状,所述连接环(34)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柱一(32)和防撞柱二(33)的上方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5)设置呈三角状,所述固定板(35)一侧与电装机车架(2)的一侧相互贴合,所述固定板(35)和电装机车架(2)上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多组螺纹孔(5),所述螺纹孔(5)内安装有紧固螺栓(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的一端与安装板(31)的下方相互贴合,所述加强板(4)的另一端与固定板(35)远离电装机车架(2)的一侧相互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装载机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便的电装机防撞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电装机后配重防护壳、电装机车架和多组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方一组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防撞柱一和防撞柱二,所述防撞柱一和防撞柱二上方设置有连接环,所述安装板下方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位于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加强板。本技术通过防撞机构的设置可以对电装机后配重防护壳的正后方和两侧位置处进行防护,同时只通过螺纹孔进行紧固安装,拆装便捷,降低电装机的能耗,整体结构简单轻便,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魏峰彬,乐富荣,兰文礼,郭建和,邱凌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