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3595发布日期:2023-10-22 10:3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车辆,具体涉及换电站,尤其是涉及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


背景技术:

1、换电站是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提供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的能源站,车主需要按照提示将车辆停在指定位置,并关闭电动汽车的电源。通过工作人员或者换电站的自动换电设备将电池组从车辆中取出,并将新的电池组安装到车辆中。

2、其中的移动换电站,也可称为集装箱式换电站,通常用于重卡等商用车的换电。可以通过车载转移到其他工作地点,此类型的换电站具有模块化、占地面积小、运输方便等优势。固定地点的换电站在站内设置车辆通道,即车辆通道的顶部和侧部均设有外壳,以用于遮挡雨雪防止换电机构电控系统进水失效。但正是由于移动换电站体积更小,箱体内集成了换电机构和电池包组,换电时车辆平行于换电站,换电站的翼门打开换电机构伸出箱体外对车辆的电池包进行更换。此种模式下使得其在换电时无法为车辆提供一个可以遮挡雨水的车辆通道(换电通道),在雨雪天气中工作时换电机构的电控系统存在进水失效的风险。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雨天时人工铺搭防水篷布,使换电站、翼门、篷布构成可以提供顶部和侧部遮挡的换电通道。但是人工铺搭篷布费时费力且由于换电站体积较大不便于操作,尤其是对于车辆通道顶部篷布的铺设,需要将翼门从完全展开状态下放到闭合状态,人工将篷布固定在翼门上后再使翼门完全展开,不使用时又要重复以上工作,费时费力。因此提供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包括换电站本体,所述换电站本体的箱体至少一侧壁设有翼门;还包括雨篷组件,所述雨篷组件设于翼门上;

4、所述雨篷组件包括篷布、支撑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在翼门上且位于背离翼门开启的一侧,所述篷布和伸缩机构设于支撑机构内;所述篷布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机构上,另一端作为自由端通过伸缩机构可向背离换电站本体的箱体的一侧延伸。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梁和第一辊轴,所述第一辊轴通过电机控制转动;所述上支梁安装在翼门上,所述篷布卷绕在第一辊轴上且一端连接第一辊轴。

6、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下支梁,所述下支梁设在翼门上;所述篷布的自由端设有配重块,所述伸缩机构使篷布的自由端可延伸出翼门。

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所述下支梁上通过滑轨设有移动支架,所述上限位部固定在上支梁上,所述下限位部固定在移动支架上且能随移动支架向背离第一辊轴的一侧移动,所述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之间设有供篷布的自由端通过的限位缝隙且所述限位缝隙的高度小于配重块的最长距离;所述配重块通过篷布处于悬挂在移动支架一侧的状态。

8、更进一步地,当所述雨篷组件处于回收状态时,所述移动支架未超出翼门背离换电站本体的箱体的一边;当所述雨篷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移动支架向背离换电站本体的箱体的一侧移动至滑轨的最大行程。

9、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支撑机构上的导向辊轴组,所述导向辊轴组位于第一辊轴和限位机构之间;所述导向辊轴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所述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之间设有供篷布的自由端通过的导向缝隙。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缝隙的最高点到下支梁的距离小于所述篷布收卷在第一辊轴后的最低点到下支梁的距离。

11、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设于导向辊轴组上,另一端设于移动支架上,所述伸缩机构可以是电动推杆等装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装置提供了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该换电站通过在翼门上设置的雨篷组件,针对集装箱式换电站在对车辆换电时需将换电机构伸出箱体的特点,有效解决了目前的集装箱式换电站的车辆通道顶部和侧部没有遮挡的问题,使换电站在雨雪天工作时能对换电机构进行遮挡,防止电子元件等进水影响换电站使用寿命或失灵。

14、本装置的雨篷组件集成在换电站本体内,电控的第一辊轴和移动支架使得篷布的展开和回收全部自动化实现,无需人员手动铺设篷布,节省人力,快捷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包括换电站本体(1),所述换电站本体(1)的箱体至少一侧壁设有翼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雨篷组件(3),所述雨篷组件(3)设于翼门(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梁(7)和第一辊轴(5),所述第一辊轴(5)通过电机控制转动;所述上支梁(7)安装在翼门(2)上,所述篷布(4)卷绕在第一辊轴(5)上且一端连接第一辊轴(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下支梁(8),所述下支梁(8)设在翼门(2)上;所述篷布(4)的自由端设有配重块(11),所述伸缩机构(14)使篷布(4)的自由端可延伸出翼门(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上限位部(16)和下限位部(15);所述下支梁(8)上通过滑轨(12)设有移动支架(13),所述上限位部(16)固定在上支梁(7)上,所述下限位部(15)固定在移动支架(13)上且能随移动支架(13)向背离第一辊轴(5)的一侧移动,所述上限位部(16)和下限位部(15)之间设有供篷布(4)的自由端通过的限位缝隙且所述限位缝隙的高度小于配重块(11)的最长距离;所述配重块(11)通过篷布(4)处于悬挂在移动支架(13)一侧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雨篷组件(3)处于回收状态时,所述移动支架(13)未超出翼门(2)背离换电站本体(1)的箱体的一边;当所述雨篷组件(3)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移动支架(13)向背离换电站本体(1)的箱体的一侧移动至滑轨(12)的最大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支撑机构上的导向辊轴组(6),所述导向辊轴组(6)位于第一辊轴(5)和限位机构之间;所述导向辊轴组(6)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所述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之间设有供篷布(4)的自由端通过的导向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缝隙的最高点到下支梁(8)的距离小于所述篷布(4)收卷在第一辊轴(5)后的最低点到下支梁(8)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14)的一端设于导向辊轴组(6)上,另一端设于移动支架(13)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雨篷的移动换电站,包括换电站本体,所述换电站本体的箱体至少一侧壁设有翼门;还包括雨篷组件,所述雨篷组件设于翼门上。所述雨篷组件包括篷布、支撑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在翼门上且位于背离翼门开启的一侧,所述篷布和伸缩机构设于支撑机构内。所述篷布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机构上,另一端作为自由端通过伸缩机构可向背离换电站本体的箱体的一侧延伸。通过在翼门上设置的雨篷组件,有效解决了目前的集装箱式换电站的车辆通道没有遮挡的问题,使换电站在雨雪天工作时能对换电机构进行遮挡;篷布的展开和回收全部自动化实现,无需人员手动铺设篷布,节省人力,快捷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沂鑫,马亮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