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63724发布日期:2024-02-20 21:15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具体为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


背景技术:

1、汽车,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汽车是有多种零部件组装而成的,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以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其中包含有汽车轮胎。汽车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常见的轮胎,通常由外胎、内胎、垫带三个部分组成,外胎由胎体、缓冲层、胎面、胎侧和胎圈组成,其中胎体具有充分的强度与弹性,用以承受强烈的震动和撞击,此为常见的汽车轮胎结构。传统车辆在雨天行驶的时候,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积水如果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一层水膜,水膜使轮胎与地面之间无法正常贴合,大大降低轮胎的各项性能如操控性、抓地力、制动性等,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水滑现象,水滑现象其实很常见,只要在湿滑路面就会产生,其严重程度与车辆行驶速度成正比。常见的湿地性能强的轮胎基本上都拥有四条纵向主沟槽,可大幅提升轮胎排水能力,而且两侧的横向花纹能有效阻碍水膜的产生,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水滑现象产生的概率。常见的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增加轮胎纵向花纹沟的宽度和横向花纹沟来打破水膜提升湿地性能,这种沟槽设计提升湿地性能的同时也会减小轮胎与地面的接地面积影响干地刹车性能,但达不到平衡干湿地性能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包括胎面主体,所述胎面主体的正面两侧及中心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所述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的正面均开设有胎面沟槽,所述胎面沟槽的内腔加设有雨水斗,且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纵向主沟沟槽。通过路面当积水较多时,雨水斗内空气受挤压排出,与外界形成压力差,借助虹吸效应,迅速将轮胎表面的水吸进雨水斗,积水通过横向及纵向的沟槽汇集到主沟处排出。

5、第二方面,优选的,所述胎面主体的正面中心位置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纵向花纹沟与第二纵向花纹沟。第一纵向花纹沟与第二纵向花纹沟可进行排水。

6、第三方面,优选的,所述胎面主体的正面两侧及中心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横向花纹沟、第二横向花纹沟以及第三横向花纹沟。第一横向花纹沟、第二横向花纹沟以及第三横向花纹沟可进行排水。

7、第四方面,优选的,所述胎面沟槽整体是由雨水斗与细小沟槽组成,所述细小沟槽分布在雨水斗的四周。将轮胎表面的水吸进雨水斗,积水通过横向及纵向的细小沟槽汇集到花纹主沟排出。

8、第五方面,优选的,所述雨水斗的底部下方开设开设有圆柱形沟槽,所述雨水斗纵向与圆柱形沟槽之间连通,且雨水斗横向与细小沟槽连通。圆柱形沟槽其口径r2范围在1-3mm,深度范围2mm-10mm,横向与细小沟槽连接,沟槽与纵沟的夹角范围20°-160°。

9、第六方面,优选的,所述细小沟槽与圆柱形沟槽底部与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和纵向主沟沟槽之间连通。可迅速排走胎面主体积水。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具备以下

12、有益效果:

13、1、该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通过路面当积水较多时,雨水斗内空气受挤压排出,与外界形成压力差,借助虹吸效应,迅速将轮胎表面的水吸进雨水斗,积水通过横向及纵向的沟槽汇集到主沟处排出,采用此种方式,在胎面主体的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上增加能加速排水的胎面沟槽,可以不改变纵向沟槽设计宽度即可加速排水,提升湿地性能的同时维持干地性能,有效平衡干湿地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包括胎面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主体(10)的正面两侧及中心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一花纹块(6)、第二花纹块(7)以及第三花纹块(8),所述第一花纹块(6)、第二花纹块(7)以及第三花纹块(8)的正面均开设有胎面沟槽(9),所述胎面沟槽(9)的内腔加设有雨水斗(91),且第一花纹块(6)、第二花纹块(7)以及第三花纹块(8)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纵向主沟沟槽(9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主体(10)的正面中心位置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纵向花纹沟(1)与第二纵向花纹沟(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主体(10)的正面两侧及中心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横向花纹沟(3)、第二横向花纹沟(4)以及第三横向花纹沟(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沟槽(9)整体是由雨水斗(91)与细小沟槽(92)组成,所述细小沟槽(92)分布在雨水斗(91)的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斗(91)的底部下方开设有圆柱形沟槽(93),所述雨水斗(91)纵向与圆柱形沟槽(93)之间连通,且雨水斗(91)横向与细小沟槽(9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小沟槽(92)与圆柱形沟槽(93)底部与第一花纹块(6)、第二花纹块(7)以及第三花纹块(8)和纵向主沟沟槽(94)之间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且公开了一种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包括胎面主体,所述胎面主体的正面两侧及中心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所述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的正面均开设有胎面沟槽,所述胎面沟槽的内腔加设有雨水斗,且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以及第三花纹块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纵向主沟沟槽。该虹吸式轮胎胎面沟槽,通过路面当积水较多时,雨水斗内空气受挤压排出,与外界形成压力差,借助虹吸效应,迅速将轮胎表面的水吸进雨水斗,积水通过横向及纵向的沟槽汇集到主沟处排出,采用此种方式,在轮胎花纹块上增加能加速排水的沟槽,提升湿地性能的同时维持干地性能,有效平衡干湿地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赵敏,李梅,滕雷,刘晓棠,朱丽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