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客车碰撞保护,具体为一种客车驾驶侧碰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碰撞事故中,底盘车架桁架结构的交错布置、结构错位及传力路径,导致碰撞力无法传递到后端车架,由于桁架结构为杆状结构,碰撞中易发生弯折变形,无法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导致驾驶区变形严重,客车受损部位多为其前部结构,主要变形区域集中在驾驶区,对车身内部空间侵入一般不会超过第一排乘客座椅,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与碰撞对象、碰撞速度、重叠率、碰撞角度以及客车前部结构强度都有密切关系;
2、客车转向机构中的转向管支柱与前围和侧围连接,在实际碰撞中,驾驶员空间被严重侵入,碰撞过程中,由于惯性,座椅会推动驾驶员向方向盘的位置移动,使驾驶员与方向盘产生碰撞,又由于受到前围和侧围形变影响,会推动方向盘和转向管柱挤压驾驶员腹部和胸腔位置,从而给驾驶员带来较大的驾驶风险和安全隐患,威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客车在碰撞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驾驶侧碰撞保护装置,该装置结构独特,使用方便,能够在客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触发缓冲系统,座椅带动驾驶员后移,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前倾与方向盘碰撞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客车驾驶侧碰撞保护装置,包括外车架、底板、方向盘组件和座椅,所述外车架朝向驾驶位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摇臂,摇臂朝向驾驶位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内支架,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远离驾驶位的一侧设置有翻转保护机构,连接座靠近驾驶位的一侧与方向盘组件固定安装,摇臂朝向驾驶位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系统,摇臂通过缓冲系统与座椅连接,所述缓冲系统包括第一竖杆、传力横杆、第二竖杆、斜契触发块和座椅底座,座椅滑动安装在座椅底座上,座椅底座上部开设有条形孔,座椅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力杆,弹力杆穿过条形孔延伸至座椅底座内,弹力杆朝向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锥,卡锥后侧下方的座椅底座内固定安装有限位部,所述卡锥在自然状态下会推顶弹力杆带动座椅后移,卡锥与限位部挂接,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与摇臂铰接,第一竖杆的另一端向下贯穿底板且向下倾斜设置,第一竖杆的底端与传力横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传力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竖杆的底端固定安装,第二竖杆贯穿底板后插入座椅底座内并能跟随传力横杆在座椅底座内进行滑动,所述第二竖杆的顶端远离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契触发块,在安全状态下,斜契触发块与卡锥贴触。
3、优选的,所述翻转保护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安装在内支架上部的翻转圆杆、翻转套座和限制环套,所述翻转套座转动套装在翻转圆杆外表面中部,翻转圆杆外边缘设置有多个与翻转套座连接的焊点;限制环套的数量有两个,分别转动套装在翻转套座两侧的翻转圆杆外表面,两个限制环套的另一端与连接座固定安装,所述限制环套的内壁开设有限制环槽,所述翻转圆杆上固定安装有与限制环槽匹配的限制凸块,且在安全状态下限制凸块与限制环槽的一端抵触,阻挡连接座下坠。
4、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与底板交接处均保留有活动旷量,以保证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正常的推顶工作。
5、优选的,所述卡锥和斜契触发块相近的斜面的坡度一致,斜契触发块轴向推顶卡锥的同时,卡锥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滑套,传力横杆贯穿滑套,以保证传力横杆的水平状态。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其一,在使用时,客车前部受到撞击,外车架产生形变后挤压摇臂,摇臂进而挤压第一竖杆,而后通过传力横杆和第二竖杆传递给斜契触发块,斜契触发块的斜面与卡锥上的斜面抵触,将卡锥斜向上推顶,当卡锥的下边缘高于限位部时,卡锥与限位部脱离接触,此时,尚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会瞬间伸展并将推顶弹力杆朝向远离车头的方向移动,进而弹力杆会带动座椅同向运动,避免客车在发生撞击时座椅向前推顶驾驶员,减少驾驶员与方向盘的撞击概率,提高客车碰撞时的安全性。
8、其二,在使用时,当客车缓冲系统出发的同时,摇臂推顶连接座,连接座推顶翻转套座,连接座会推顶翻转套座与翻转圆杆脱焊,从而翻转套座与翻转圆杆变成自由状态,连接座带动翻转套座及方向盘组件以翻转圆杆为中心翻转,由于限制环槽与限制凸块的配合设置,翻转套座只能单向翻转,从而限制连接座和方向盘组件朝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翻转,避免了在客车前部受到撞击时方向盘侵入客车驾驶员生存空间的问题,降低了客车在受到撞击时被方向盘挤伤的概率,进一步提升了客车的安全性能。
1.一种客车驾驶侧碰撞保护装置,包括外车架(1)、底板(2)、方向盘组件(3)和座椅(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车架(1)朝向驾驶位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摇臂(4),摇臂(4)朝向驾驶位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内支架(6),内支架(6)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7),连接座(7)远离驾驶位的一侧设置有翻转保护机构(8),连接座(7)靠近驾驶位的一侧与方向盘组件(3)固定安装,摇臂(4)朝向驾驶位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系统(5),摇臂(4)通过缓冲系统(5)与座椅(9)连接,所述缓冲系统(5)包括第一竖杆(51)、传力横杆(52)、第二竖杆(53)、斜契触发块(54)和座椅底座(55),座椅(9)滑动安装在座椅底座(55)上,座椅底座(55)上部开设有条形孔,座椅(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力杆(56),弹力杆(56)穿过条形孔延伸至座椅底座(55)内,弹力杆(56)朝向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锥(510),卡锥(510)后侧下方的座椅底座(55)内固定安装有限位部(59),所述卡锥(510)在自然状态下会推顶弹力杆(56)带动座椅(9)后移,卡锥(510)与限位部(59)挂接,所述第一竖杆(51)的顶端与摇臂(4)铰接,第一竖杆(51)的另一端向下贯穿底板(2)且向下倾斜设置,第一竖杆(51)的底端与传力横杆(52)的一端固定安装,传力横杆(52)的另一端与第二竖杆(53)的底端固定安装,第二竖杆(53)贯穿底板(2)后插入座椅底座(55)内并能跟随传力横杆(52)在座椅底座(55)内进行滑动,所述第二竖杆(53)的顶端远离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契触发块(54),在安全状态下,斜契触发块(54)与卡锥(510)贴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驾驶侧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保护机构(8)包括水平固定安装在内支架(6)上部的翻转圆杆(81)、翻转套座(82)和限制环套(83),所述翻转套座(82)转动套装在翻转圆杆(81)外表面中部,翻转圆杆(81)外边缘设置有多个与翻转套座(82)连接的焊点;限制环套(83)的数量有两个,分别转动套装在翻转套座(82)两侧的翻转圆杆(81)外表面,两个限制环套(83)的另一端与连接座(7)固定安装,所述限制环套(83)的内壁开设有限制环槽(84),所述翻转圆杆(81)上固定安装有与限制环槽(84)匹配的限制凸块(85),且在安全状态下限制凸块(85)与限制环槽(84)的一端抵触,阻挡连接座(7)下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驾驶侧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51)和第二竖杆(53)与底板(2)交接处均保留有活动旷量,以保证第一竖杆(51)和第二竖杆(53)正常的推顶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驾驶侧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锥(510)和斜契触发块(54)相近的斜面的坡度一致,斜契触发块(54)轴向推顶卡锥(510)的同时,卡锥(510)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驾驶侧碰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滑套(511),传力横杆(52)贯穿滑套(511),以保证传力横杆(52)的水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