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2900发布日期:2023-12-29 19:2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辆逐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而多数新能源车辆上都需要配置有充电口。目前,常见的用于给电动车辆充电的充电插头分为直流充电插头和交流充电插头,因此,现有的电动车辆需要配置有两个充电口,以适应这两种充电插头。即,需要在电动车辆上同时设置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

2、目前,这两种充电口可以彼此紧邻地设置在一起,并配合充电口舱门设置在靠近车身外板的位置。但是,这样的结构会占用较大的车辆内部空间,并且为了同时显露出这两种充电口,需要增大车身外板上的充电孔的尺寸以及设置在车身外板的充电口舱门的尺寸,这会降低车辆外观的美观程度。

3、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该充电口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且能够保证车辆外观的美观程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包括:轨道,其安装至车身外板的充电孔的内侧;滑动构件,其能够滑动地安装至所述轨道;充电口组件,其安装至所述滑动构件,并且在第一侧部设置有第一充电口,在第二侧部设置有第二充电口;以及盖板,其安装至所述充电口组件,并能够在所述充电口组件位于车身外板的充电孔的内侧时与车身外板对齐。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充电口组件能够在滑动构件的带动下伸出车身外板的充电孔并显露出所述第一充电口和所述第二充电口。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进一步包括:驱动部件,其安装至车身外板的充电孔的内侧并为所述滑动构件的滑动提供驱动力。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轨道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充电口的第一轨道和靠近所述第二充电口的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分别设置有滑杆容纳部;所述滑动构件包括:第一滑杆,其安装至所述第一轨道的滑杆容纳部并且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齿条;以及第二滑杆,其安装至所述第二轨道的滑杆容纳部。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其具有输出轴;以及驱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并且与所述齿条啮合;其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能够通过驱动齿轮和齿条的啮合转换为齿条的沿着直线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充电口组件沿着远离或者靠近充电孔的方向移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充电口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充电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并且所述第二充电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安装至所述第一滑杆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至所述第二滑杆。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分别设置有两个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螺纹孔的安装孔。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充电口组件进一步包括:壳体,其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且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配合形成开口朝内的充电口容纳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壳体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连接部以及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盖板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卡槽的卡扣。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充电口组件进一步包括:线缆,其一端位于所述充电口容纳部并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充电口和所述第二充电口,其另一端电连接至车辆电池。

1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将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集成在充电口组件的不同侧部,具有结构紧凑且体积小的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装置既能不占用较多的车辆的内部空间,又无需增大车身外板的充电孔的尺寸。同时,配合集成在充电口组件的盖板,保证了车辆外观的美观程度。

1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装置通过控制驱动部件以使充电口组件自动伸出车身外板的充电孔或从车身外板的充电孔缩回,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14、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组件能够在滑动构件的带动下伸出车身外板的充电孔并显露出所述第一充电口和所述第二充电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充电口的第一轨道和靠近所述第二充电口的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分别设置有滑杆容纳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分别设置有两个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螺纹孔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组件进一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连接部以及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盖板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卡槽的卡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组件进一步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包括:轨道,其安装至车身外板的充电孔的内侧;滑动构件,其能够滑动地安装至所述轨道;充电口组件,其安装至所述滑动构件,并且在第一侧部设置有第一充电口,在第二侧部设置有第二充电口;以及盖板,其安装至所述充电口组件,并能够在所述充电口组件位于车身外板的充电孔的内侧时与车身外板对齐。本技术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便捷且能够保证车辆外观的美观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宋自栓,李国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