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8160发布日期:2024-02-02 20:5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汽车防撞,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防撞梁俩侧的推块与纵梁碰撞,使车发生侧移,由于推块与纵梁之间基本不具备吸能作用,碰撞力通过推块直接传导至纵梁,造成纵梁损坏,严重时还会影响乘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旨在解决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会造成纵梁损坏,严重时还会影响乘员的人身安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和边梁,所述前防撞梁的两侧后端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内部具备吸能腔室,所述推块与所述边梁的x向正对,且所述推块与所述边梁之间设有缓冲间隙。

3、进一步地,所述推块内设有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内设置有隔板,所述中空腔室被所述隔板分隔成多个沿x方向延伸的所述吸能腔室。

4、进一步地,所述推块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前防撞梁的后端连接的随形面,所述推块的后侧设有与所述边梁相对的水平面。

5、进一步地,所述推块与所述边梁的相对端的截面相等。

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间隙的宽度为20mm-40mm。

7、进一步地,所述前防撞梁y向的宽度不小于整车y向宽度的70%。

8、进一步地,所述边梁内部具备传力腔室,所述传力腔室的横截面积自前向后逐渐增加。

9、进一步地,所述车前部传力结构还包括纵梁,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所述纵梁的前端,所述边梁和所述纵梁之间设有传力连接件。

10、进一步地,所述传力连接件的宽度自所述边梁向所述纵梁方向逐渐增大。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前防撞梁的两侧的后端分别安装有推块,推块内部具备吸能腔室,推块与边梁的x向正对,此外,推块与边梁之间具备缓冲间隙。当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前防撞梁发生变形,前防撞梁带动推块向边梁一侧移动,推块移动区间位于缓冲间隙内,推块不会与边梁发生碰撞,避免边梁出现损坏的情况。当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前防撞梁发生变形,前防撞梁带动推块向边梁一侧移动,推块先在缓冲间隙内移动,直至推块正向撞击在边梁上,此时推块的碰撞力已得到一部分的衰减,另外,由于推块与边梁的x向正对,推块剩余的碰撞力会正向传导至边梁上,碰撞力沿边梁的轴向传导,推块的碰撞力不会单独作用在纵梁上,以实现碰撞力的良好传导,避免纵梁变形而威胁到乘员的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减少纵梁损坏以及乘员受伤的风险。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前部传力结构。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该车辆使用了上述的车前部传力结构,因此具备与车前部传力结构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防撞梁(1)和边梁(2),所述前防撞梁(1)的两侧后端设置有推块(4),所述推块(4)内部具备吸能腔室(5),所述推块(4)与所述边梁(2)的x向正对,且所述推块(4)与所述边梁(2)之间设有缓冲间隙(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4)内设有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内设置有隔板(7),所述中空腔室被所述隔板(7)分隔成多个沿x方向延伸的所述吸能腔室(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4)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前防撞梁(1)的后端连接的随形面(8),所述推块(4)的后侧设有与所述边梁(2)相对的水平面(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4)与所述边梁(2)的相对端的截面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间隙(6)的宽度为20mm-4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1)y向的宽度不小于整车y向宽度的7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2)内部具备传力腔室,所述传力腔室的横截面积自前向后逐渐增加。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部传力结构还包括纵梁(3),所述前防撞梁(1)安装所述纵梁(3)的前端,所述边梁(2)和所述纵梁(3)之间设有传力连接件(1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连接件(10)的宽度自所述边梁(2)向所述纵梁(3)方向逐渐增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前部传力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属于汽车防撞技术领域,包括前防撞梁和边梁,当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前防撞梁发生变形,前防撞梁带动推块向边梁一侧移动,推块移动区间位于缓冲间隙内,推块不会与边梁发生碰撞,避免边梁出现损坏的情况。当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前防撞梁发生变形,前防撞梁带动推块向边梁一侧移动,推块先在缓冲间隙内移动,直至推块正向撞击在边梁上,此时推块的碰撞力已得到一部分的衰减,另外,由于推块与边梁的X向正对,推块剩余的碰撞力会正向传导至边梁上,碰撞力沿边梁的轴向传导,推块的碰撞力不会单独作用在纵梁上,以实现碰撞力的良好传导,避免纵梁变形而威胁到乘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段飞宇,刘世根,宗辉,朱文胜,常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