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挡动力系统与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3982发布日期:2024-06-12 23:0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挡动力系统与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多挡动力系统与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混合动力架构为横置dht(dedicated hybridtransmission,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比如单挡混联dht、单挡串联dht等,然而它们都存在速比比较少的缺点,例如单挡dht在纯电动高速行驶工况下,只有1套速比,在车辆的行驶工况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状况与需求,在需要高车速的情况下,为了维持高车速,电机转速就会提高,但是速比不能进行调整,因此车辆的耗电量和系统效率就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挡动力系统与车辆,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挡动力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变速器及第一差速器;其中,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

3、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

4、所述第一传动轴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第三输出端;

5、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所述第一制动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

6、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第二输入端与第四输出端;

7、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差速器固定连接;

8、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发动机输入轴与第三离合器,所述发动机输入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及所述第三离合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第一输出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输出端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三传动轴、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从动齿轮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减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差速器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输出齿轮副,所述输出齿轮副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从动齿轮之间,以使所述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从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及所述第一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架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制动器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制动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及所述第二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空套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行星架及第三内齿圈;所述第三太阳轮分别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三太阳轮及所述第三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空套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固定连接。

17、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

18、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挡动力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变速器及第一差速器;变速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轴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第三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离合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一制动器固定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第三输出端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轴包括:第二输入端与第四输出端;第二离合器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三行星齿轮机构连接,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端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第二制动器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

19、优点: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多挡动力系统中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21、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2及第三行星齿轮机构23应用在车辆上,相比于传统平行轴式结构,具有空间尺寸小,承载扭矩大的优点,且通过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分别控制第一电机1输出动力至变速器中第一传动轴的第一输入端,再通过第一传动轴的第一输出端输出至第一离合器,第二输出端输出至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三输出端输出至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再经过变速器中的存在的其它传输路径来调整第一电机输出动力的速比,实现多个速比的调整,再将调整后的速比对应的动力再传入至第二传动轴的第二输入端,最后通过第二传动轴的第四输出端输出至第一差速器,就可以实现多挡多模式混合驱动,不仅可以同时满足低速起步动力性和高速巡航经济性要求,还可以使整车动力强劲,通过性高,以及提高系统效率,节省油耗与电耗。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变速器及第一差速器;其中,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发动机输入轴与第三离合器,所述发动机输入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及所述第三离合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离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第一输出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输出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三传动轴、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从动齿轮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减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差速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输出齿轮副,所述输出齿轮副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从动齿轮之间,以使所述第一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从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及所述第一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架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制动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制动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及所述第二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空套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三行星架及第三内齿圈;所述第三太阳轮分别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三太阳轮及所述第三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空套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多挡动力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挡动力系统与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所述系统:第一电机、变速器及第一差速器;变速器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及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轴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及第三输出端;第二传动轴包括:第二输入端与第四输出端。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多挡动力系统应用在车辆上,可以实现多挡多模式混合驱动,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节省电量与降低油耗。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王乾,唐广清,郭明亮,吴茂柱,史贺,高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