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6086发布日期:2024-01-26 23:1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汽车电子后视镜,具体地,涉及一种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1、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2、cms(摄像监视系统)是汽车上用来替代传统后视镜的间接视野装置,随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adas等新技术的出现,汽车正在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汽车后视镜也同样在发展,未来后视镜将允许被替代,摄像机加监视器的组合将用来解决后视野问题。利用cms替代标准强制规定安装的后视镜有助于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减小视野盲区,提高恶劣环境下的视野表现。

3、传统后视镜折叠功能主要有手动折叠、电动折叠两种,由于商用车电子后视镜安装高度高,在行驶途中厚道异物碰撞后,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受到异物撞击位置发生变化后传统后视镜的折叠功能无法自动恢复初始状态,且驾驶员无法直接观察到摄像头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导致驾驶员无法收到反馈当前视野下是否满足安全行驶要求视野,对驾驶安全造成很大困扰,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旋转臂可以一定角度范围内实现折叠旋转功能,传感器与监测端之间的配合用来监测旋转臂受撞折叠后有无复位至初始状态,以及复位之后有无角度偏差,可以提高后视镜复位安装的精度,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包括:

3、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四周设有第一阶梯部,所述固定座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4、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cms摄像头,另一端设有用于旋转的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设有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通孔,所述旋转座与所述固定座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二阶梯部,所述旋转座的外壁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设有监测端;

5、弹性件和固定片,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外壁,且与所述旋转座远离所述固定座一端的内壁抵接,所述弹性件的顶部设有固定片;

6、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传感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监测端相抵接;

7、所述旋转座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当所述旋转座运动至所述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时,所述弹性件能够将所述旋转座复位至初始状态,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旋转座与固定座之间的折叠或复位后的角度偏差。

8、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所述第一阶梯部的截面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阶梯部设有一组第一凹部和一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间隔设置,且相邻的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之间通过第一弧形面连接。

9、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一组所述第一凹部和一组所述第一凸部均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夹角为90°。

10、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中一个与所述传感器相背离的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0°~15°;与所述传感器相背离的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角度范围为45°~50°。

11、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所述第二阶梯部的截面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二阶梯部设有一组第二凹部和一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间隔设置,且相邻的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之间通过第二弧形面连接。

12、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所述一组所述第二凹部和一组所述第二凸部均以所述旋转座为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夹角为90°。

13、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当所述旋转臂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凸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相配合,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相抵接,所述弹性件处于松弛状态,所述监测端与传感器相抵接;当所述旋转臂处于旋转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凸部相分离,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相分离,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紧状态,所述监测端与所述传感器分离;当所述旋转臂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凸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相配合,所述弹性件处于松弛状态,所述监测端与传感器相抵接。

14、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所述凸起与监测端与一组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相对应。

15、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贯穿所述旋转轴的内孔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16、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固定座和旋转座通过阶梯曲面的配合,旋转臂可以一定角度范围内实现折叠旋转功能,传感器通过与监测端的接通与断开来监测角度偏差,当角度偏差超过传感器的设计偏差值时,传感器将反馈角度偏差至控制器进行警报,当旋转臂受到撞击折叠后未复位至初始状态的角度偏差值以内时,传感器也将反馈角度偏差至控制器进行警报,本传感器与监测端之间的配合用来监测旋转臂受撞折叠后有无复位至初始状态,以及复位之后有无角度偏差,提高cms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复位精度,及实现复位角度偏差报警,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18、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部的截面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阶梯部设有一组第一凹部和一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间隔设置,且相邻的第一凹部和第一凸部之间通过第一弧形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第一凹部和一组所述第一凸部均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夹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与所述传感器相背离的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0°~15°;与所述传感器相背离的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角度范围为45°~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梯部的截面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二阶梯部设有一组第二凹部和一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间隔设置,且相邻的第二凹部和第二凸部之间通过第二弧形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所述第二凹部和一组所述第二凸部均以所述旋转座为中心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臂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凸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相配合,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相抵接,所述弹性件处于松弛状态,所述监测端与传感器相抵接;当所述旋转臂处于旋转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凸部相分离,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相分离,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紧状态,所述监测端与所述传感器分离;当所述旋转臂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凸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相配合,所述弹性件处于松弛状态,所述监测端与传感器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监测端与一组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贯穿所述旋转轴的内孔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有旋转轴,旋转臂设有用于旋转的旋转座,旋转座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设置阶梯曲面相抵接,旋转座的外壁设有监测端;弹性件设置在旋转轴外壁;旋转座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当旋转座运动至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时,弹性件能够将旋转座复位至初始状态,传感器用于监测旋转座与固定座之间的连接状态,本技术提供的商用车CMS电子外后视镜的折叠复位机构,固定座和旋转座通过阶梯曲面的配合,旋转臂可以实现折叠旋转功能,传感器与监测端之间的配合用来监测旋转臂受撞折叠后有无复位至初始状态,以及复位之后有无角度偏差,提高驾驶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鲍方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瀚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