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直流充电桩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直流充电桩是一种常见的充电桩设备。现有的直流充电桩对待充电车辆执行自动充电工作时,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单元先启用12v的供电电源输出电压给待充电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即bms);一旦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与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单元进行can通讯,则直流充电桩选择该12v的供电电源给该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操作。如果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与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单元没有can通讯,则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单元将当前12v的供电电源切换成24v的供电电源以给该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操作。其中,现有的直流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示意情况参见图1所示。
2、但是,现有的直流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存在不足:当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自身出现故障时,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与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单元无法进行正常的can通讯,导致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单元判断其与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之间没有can通讯,进而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单元直接提供24v的供电电源给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这将损坏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避免因车辆bms故障而导致直流充电桩误判供电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直流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的直流充电桩。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直流充电桩的充电系统。
4、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5、第一供电电源,具有输出第一供电电压的电压输出端;
6、第二供电电源,具有输出第二供电电压的电压输出端;其中,第二供电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一供电电压的电压值;
7、第一继电器,其输入端连接第一供电电源的电压输出端;
8、第二继电器,其输入端连接第二供电电源的电压输出端;
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第一二极管,其正极连接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
11、第二二极管,其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
12、第三继电器,其输入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该第三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13、第一电容,其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接地端;
14、第二电容,其第一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该直流充电桩的bms供电输出端,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接地端;其中,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直流充电桩的bms供电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三电阻;
15、充电控制单元,分别与位于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之间连线上的第一电流采样点以及位于第二电容与第二电阻之间连线上的第二电流采样点连接;并且,该充电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以及第三继电器以控制各继电器的开关动作。
16、改进地,在所述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三电阻为锰铜质电阻。
17、再改进,在所述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为12v,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为24v。
18、进一步地,在所述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均为1000ω;所述第一电容的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容值均为100nf。
19、再进一步,在所述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0.2ω。
20、改进地,在所述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均为em520型号二极管。
21、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应用有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
22、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所述的直流充电桩。
23、改进地,在该实用新型中,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服务器,该服务器与直流充电桩通信连接。
24、优选地,在所述充电系统中,所述服务器与直流充电桩为无线通信连接。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实用新型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通过在现有bms供电控制电路基础上增加设置前后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以及两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一继电器输出端和第二继电器输出端的第三继电器,并在第二二极管与直流充电桩的bms供电输出端之间设置第三电阻,该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通过电阻设置有采集供电回路电流瞬时值的电流采样点,进而使得充电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对在闭合第一继电器后所对应的供电回路电流瞬时值的判断以及对各继电器的闭合处理,实现在充电控制单元与待充电车辆的bms之间can通讯异常时停止给车辆充电,从而避免因车辆bms故障而导致直流充电桩误判供电。
1.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r3)为锰铜质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为12v,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为24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均为1000ω;所述第一电容(c1)的容值和所述第二电容(c2)的容值均为100n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r3)的阻值为0.2ω。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均为em520型号二极管。
7.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bms供电控制电路。
8.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充电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服务器,该服务器与直流充电桩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与直流充电桩为无线通信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