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7378发布日期:2024-02-22 21:1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汽车车身的扭转刚度反映了车身在整体上抵抗扭转载荷的能力,体现了汽车车身的整体性能,车身扭转刚度的强弱影响着车辆的操控稳定性。扭转刚度较弱的车辆还有可能会引发车身振动频率过低,从而导致共振,共振会减弱车身各个结构组件接头的连接强度,最终引起车辆门窗、门框、行李箱开后等处的变形较大,导致车门卡死、玻璃破碎、密封不严,以至于出现渗风、漏雨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驾驶安全系数,如图1所示。

2、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3、减震塔座之间的横向刚度不够强,车身扭转刚度较弱,在急转弯过程中易侧倾。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用于解决提升整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包括:通风板;减震塔座,所述减震塔座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塔座与所述通风板连接;以及前舱横向稳定杆,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减震塔座之间。

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减震塔座之间设有前舱横向稳定杆,使得减震塔座之间的横向刚度增强,在车辆转弯时,可以给前减震塔座提供横向支撑,能使车子在高速行驶中急转弯保持稳定,防止侧翻,提高了整车的抗扭转性,提升了整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通风板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之间,用于加固所述通风板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的连接关系。

5、如此,增加加强板,使得通风板与前舱横向稳定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增强,进一步提高减震塔座之间的横向刚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加强筋,用于加强加强板的硬度。

7、如此,设置加强筋,提高加强板自身的坚硬程度,使得加强板更加牢固得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通风板连接。

9、如此,设有第一通孔,使得加强板的第一连接端可以通过第一通孔与通风板可拆卸连接,且第一通孔可以根据实际设置为多种孔洞模式。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11、如此,加强板通过第二连接端与前舱横向稳定杆固定连接,采用焊接等方式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强板至少设有两个,两个加强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的两端,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

13、如此,通过两个加强板将通风板与前舱横向稳定杆连接在一起,构成类似z字型结构,采用该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横向刚度。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的两端设有第二通孔,用于与所述减震塔座连接。

15、如此,设有第二通孔,使得前舱横向稳定杆与减震塔座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且第二通孔可以根据实际设置为多种孔洞模式。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的两端为扁平结构,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扁平结构上,便于连接。

17、如此,两端为扁平结构,第二通孔设置在扁平结构上,当采用螺栓连接时,扁平结构便于操作人员操作,螺栓能够与前舱横向稳定杆贴合并锁紧。

18、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通风板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之间,用于加固所述通风板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的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加强筋,用于加强加强板的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通风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至少设有两个,两个加强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的两端,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的两端设有第二通孔,用于与所述减震塔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横向稳定杆的两端为扁平结构,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扁平结构上,便于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乘用车的机舱布置结构,包括通风板、减震塔座和前舱横向稳定杆。减震塔座至少有两个,两个减震塔座与通风板连接;前舱横向稳定杆连接在两个减震塔座之间。通过在减震塔座之间设有前舱横向稳定杆,使得减震塔座之间的横向刚度增强,在车辆转弯时,可以给前减震塔座提供横向支撑,能使车子在高速行驶中急转弯保持稳定,防止侧翻,提高了整车的抗扭转性,提升了整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鹏,崔秀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吉祥智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