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控制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4698发布日期:2024-04-30 17:04阅读:8来源:国知局
气囊控制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囊控制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车辆是通过前碰传感器对碰撞信号进行收集,前碰传感器一般布置在车辆两侧的吸能盒处,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吸能盒会发生变形,前碰传感器由此接收到碰撞信号,前碰传感器会将碰撞信号传递至气囊ecu,气囊ecu会对碰撞信号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依据点爆阈值线进行判断,从而判定气囊是否需要点爆。当车辆发生正面柱形碰撞时,会导致前防撞梁的腔体发生变形,但两侧吸能盒不会产生变形,从而会导致前碰传感器无法接收到碰撞信息,进而使得气囊ecu也无法接收到碰撞信号,这会导致气囊无法正常点爆,无法对乘员进行保护,使得乘员的人身安全遭受到重大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气囊控制装置,其能够在车辆遭遇正面柱形碰撞时,及时起爆气囊,使气囊对乘员进行保护。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控制装置,包括梁体结构和气囊组件;梁体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梁体结构具有密封的压力腔,压力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气囊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气囊,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压力腔的气压值,并根据气压值计算出任意时段内的气压变化值,控制器用于获取气压变化值,并根据气压变化值计算出当前时段内的加速度变化曲线,当加速度变化曲线穿过预设的加速度阈值线时,控制器控制气囊起爆。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囊控制装置,通过检测车辆碰撞时段内的气压变化值来计算碰撞时段内的加速度变化曲线,并将加速度变化曲线与预设加速度阈值线对比,从而控制气囊起爆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吸能盒结构的车辆,在发生正面柱形碰撞时,由于吸能盒未发生形变,安装在吸能盒上的碰撞传感器检测不到碰撞信号的问题,另外,压力腔121的设置扩大了车辆碰撞的检测范围,使得梁体结构1在受到任意形式的碰撞时,压力腔121内的气压值均能够根据受到的冲击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气囊的起爆更加精准和及时,进而能够有效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乘员的乘车体验。

4、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梁体结构包括防撞梁,所述压力腔位于所述防撞梁内。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梁体结构内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型腔,所述型腔内具有分隔板和密封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在第二方向上将所述型腔分隔为压力腔和结构腔,所述密封板安装在所述压力腔的两端,用于密封所述压力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与所述压力腔连通,所述结构腔远离所述压力腔的壁面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具有气体通道,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装配孔内,且朝向所述泄压孔延伸,以使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泄压孔连通。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具有第一旋接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具有第二旋接部,所述第一旋接部和所述第二旋接部配合,以使所述压力传感器旋接与所述安装座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外周缘设置有固定台面,所述固定台面与所述梁体结构抵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端部伸入至所述泄压孔内,其中,所述安装座的端部与所述泄压孔过盈配合,或者,所述安装座的端部与所述泄压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以密封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泄压孔之间的间隙。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腔内具有多个加强筋板,多个所述加强筋板沿第三方向间隔开,所述装配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板之间,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加强筋板用于将所述结构腔分隔出多个不连通的子腔。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中部。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气囊控制装置,能够使得车辆的气囊的起爆时机更加准确和及时,能够有效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结构包括防撞梁,所述压力腔位于所述防撞梁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结构内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型腔,所述型腔内具有分隔板和密封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在第二方向上将所述型腔分隔为压力腔和结构腔,所述密封板安装在所述压力腔的两端,用于密封所述压力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与所述压力腔连通,所述结构腔远离所述压力腔的壁面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具有气体通道,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装配孔内,且朝向所述泄压孔延伸,以使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泄压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具有第一旋接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具有第二旋接部,所述第一旋接部和所述第二旋接部配合,以使所述压力传感器旋接与所述安装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周缘设置有固定台面,所述固定台面与所述梁体结构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端部伸入至所述泄压孔内,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腔内具有多个加强筋板,多个所述加强筋板沿第三方向间隔开,所述装配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板之间,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板用于将所述结构腔分隔出多个不连通的子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中部。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控制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气囊控制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梁体结构和气囊组件;梁体结构具有密封的压力腔;气囊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气囊,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压力腔的气压值,并根据气压值计算出任意时段内的气压变化值,控制器用于获取气压变化值,并根据气压变化值计算出当前时段内的加速度变化曲线,当加速度变化曲线穿过预设的加速度阈值线时,控制器控制气囊起爆。通过检测车辆碰撞时段内的气压变化值来计算碰撞时段内的加速度变化曲线,并将加速度变化曲线与预设加速度阈值线对比,从而控制气囊起爆的方式,解决了安装在吸能盒上的碰撞传感器容易检测不到碰撞信号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飞,刘宗华,卢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7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