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车辆上主机安装结构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机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当前车载多媒体主机的故障率高,售后维修频次高,要求主机所在位置及遮蔽物要少且方便快速拆卸。在现有的整车集成设计过程中,主机支架普遍采取四点螺接到管梁支架的方式安装并藏于仪表板内部,主机支架安装点多且分布范围大,安装工具及拆卸路径遮挡物较多,在维修时需要拆掉遮挡主机及安装点的全部内饰件而导致费时费力,对造型分缝及内饰件的搭接顺序影响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主机支架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维修主机时需要拆掉遮挡主机及安装点的全部内饰件而导致费时费力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主机支架,包括底板和相互连接的多个侧板,多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成一空间以容纳主机,所述底板上设置限位结构,所述主机支架具有一敞口,主机通过所述敞口以滑动方式推入到所述空间内并通过所述限位结构限位,通过解除所述限位结构将所述主机从所述空间内推出。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镂空部,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上设置加强结构。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长方形或者矩形形状,所述底板的第一边缘处设置第一侧板,所述底板的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处分别设置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并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均相对所述底板垂直设置并结合所述底板围成所述空间,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四边缘形成所述敞口。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上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向远离所述空间的方向弯折,通过所述翻边将所述主机支架固定在车辆上。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端面上设置用于导轨的凹部,所述凹部沿着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第一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所述底板的所述第四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对主机壳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实现限位。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并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第四边缘处设置缺口,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缺口内,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具有弹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按压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第二限位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靠近所述第四边缘处设置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的至少部分突出所述底板以实现对主机壳体的下端面的阻挡限位。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主机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机支架,所述主机支架固定在车辆上,所述主机可拆卸地设置所述主机支架上。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抽屉式结构,通过多个侧板和底板围成一空间以容纳主机,还通过底板上设置限位结构对推入到空间内的主机实现限位,通过解除限位结构将主机从空间内推出,这样在维修车辆的主机时方便拆换主机,减少主机维修需要拆卸的零部件,减少工时以提高便利性,此外,最大程度上保证内饰件的造型完整性。
1.一种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相互连接的多个侧板,多个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成一空间以容纳主机,所述底板上设置限位结构,所述主机支架具有一敞口,主机通过所述敞口以滑动方式推入到所述空间内并通过所述限位结构限位,通过解除所述限位结构将所述主机从所述空间内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镂空部,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上设置加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矩形形状,所述底板的第一边缘处设置第一侧板,所述底板的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处分别设置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并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均相对所述底板垂直设置并结合所述底板围成所述空间,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四边缘形成所述敞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上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向远离所述空间的方向弯折,通过所述翻边将所述主机支架固定在车辆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端面上设置用于导轨的凹部,所述凹部沿着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第一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所述底板的所述第四边缘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对主机壳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实现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并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第四边缘处设置缺口,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缺口内,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具有弹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按压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第二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靠近所述第四边缘处设置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的至少部分突出所述底板以实现对主机壳体的下端面的阻挡限位。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机支架,所述主机支架固定在车辆上,所述主机可拆卸地设置所述主机支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