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1782发布日期:2024-08-16 13:3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涉及车用气囊,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1、侧气囊是汽车气囊中一种常见的气囊,在发生碰撞时,尤其是侧向撞击,能减缓乘员身体近车门侧的手臂、肋骨直接与门板硬碰硬后导致的骨折等身体损伤。目前,汽车在进行小偏执碰撞时,正常折叠(折叠位置相对于前后腔充气区域到边缘距离相同)前腔因碰撞受力易产生外飘现象,后腔正常展开,不利于对主副驾人员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气囊装置,当气袋充气展开时,由于折叠线上方存在着充气区域,使得气袋充气时会将第一腔室向车内方向推出一定角度再展开,从而避免气袋外飘,保证对乘员的防护效果。

2、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气囊装置,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袋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配合的安装口,所述气袋沿着折叠线进行折叠,所述气袋包括分设于所述安装口两侧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缝线,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缝线;

3、其中,所述第一缝线所处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二缝线所处的水平面,所述折叠线不低于所述第二缝线,且所述折叠线低于所述第一缝线,所述第一腔室的充气区域至少部分处于所述折叠线上方,以使得所述气袋充气展开时,所述第一腔室向靠近汽车车内的方向倾斜。

4、优选的,所述第一缝线和所述折叠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缝线和所述折叠线之间相互平行或重合。

5、优选的,所述第一缝线与所述折叠线之间的距离为1mm~20mm。

6、优选的,所述第一缝线与所述折叠线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第一腔室展开后向汽车车内的倾斜角度为20°~30°。

7、优选的,所述第一缝线与所述折叠线之间的距离为20mm,所述第一腔室展开后向汽车车内的倾斜角度为30°~40°。

8、优选的,沿着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腔室为前腔,所述第二腔室为后腔。

9、优选的,沿着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腔室为后腔,所述第二腔室为前腔。

10、优选的,所述气囊包括侧面气囊。

11、优选的,所述侧面气囊包括气帘、座椅侧气囊或远端侧气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3、通过将第一腔室顶部的第一缝线位置设置成比第二腔室顶部的第二缝线位置高,气袋的折叠线不低于第二缝线,折叠线低于第一缝线,使得折叠线的上方存在第一腔室的充气区域,当气袋充气展开时,由于折叠线上方存在着充气区域,使得气袋充气时会将第一腔室向车内方向推出一定角度再展开,从而避免气袋外飘,保证对乘员的防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气囊装置,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袋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配合的安装口,所述气袋沿着折叠线进行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包括分设于所述安装口两侧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缝线,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缝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线和所述折叠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缝线和所述折叠线之间相互平行或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线与所述折叠线之间的距离为1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线与所述折叠线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第一腔室展开后向汽车车内的倾斜角度为20°~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线与所述折叠线之间的距离为20mm,所述第一腔室展开后向汽车车内的倾斜角度为30°~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腔室为前腔,所述第二腔室为后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汽车的车身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腔室为后腔,所述第二腔室为前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侧面气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气囊包括气帘、座椅侧气囊或远端侧气囊。


技术总结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气囊装置,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气袋上设置有与气体发生器相配合的安装口,气袋沿着折叠线进行折叠,气袋包括分设于安装口两侧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缝线,第二腔室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缝线;其中,第一缝线所处的水平面高于第二缝线所处的水平面,折叠线不低于第二缝线,且折叠线低于第一缝线,第一腔室的充气区域至少部分处于折叠线上方,以使得气袋充气展开时,第一腔室向靠近汽车车内的方向倾斜。当气袋充气展开时,由于折叠线上方存在着充气区域,使得气袋充气时会将第一腔室向车内方向推出一定角度再展开,从而避免气袋外飘,保证对乘员的防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龙,范阳历,任志君,王名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均胜汽车安全系统(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8
技术公布日:2024/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