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空气悬架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其原理是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来实现弹性作用。
2、现有乘用车或商用车利用空气悬架供气系统改变车身高度及调节悬挂的刚度或阻尼,从而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舒适性。空气悬架供气系统的空气弹簧的气囊中需要充入高压空气以完成对车辆的支撑,在降低车身高度时也需要将空气弹簧的气囊中的高压空气放出。
3、目前市场上空气悬架供气系统可以分为开式与闭式两种。开式空气悬架使用过程中需频繁的从空气中补气与排气,一般直接采用空气为气体介质;闭式空气悬架在正常使用中不需要补气与排气,但现有闭式空气悬架需要补气与排气等过程中均需要开启空压机,从而导致空压机频繁启动,寿命短。此外,现有闭式空气悬架中存在气路过于复杂、阀体数量过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及控制方法,以实现简化空气悬架气路,减少空气悬架气路中阀体数量,有效减少空压机启动次数,提高空压机使用寿命。
2、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包括空气弹簧、第一储气部、第二储气部、主路气管、支路气管、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
3、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储气部和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主路气管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弹簧通过所述支路气管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之间的主路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储气部用于在空气弹簧补气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为所述空气弹簧补气;所述第二储气部用于在空气弹簧放气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存储所述空气弹簧放出的气体;所述第一储气部中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储气部中的气体压力。
4、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5、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出端的第一压力值;
6、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储气部的罐体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气部的第二压力值;
7、空气压缩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储气部和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之间的所述主路气管上,所述空气压缩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一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高于第二预设值时,在气路补气模式下,调节所述第一储气部和所述第二储气部的压力。
8、进一步的,还包括补气与排气口、补气与排气气管和第三控制开关;
9、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位于所述补气与排气气管的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补气与排气气管的导通状态,所述补气与排气口通过所述补气与排气气管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储气部之间的所述主路气管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和所述空气压缩装置之间的所述主路气管上,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所述空气压缩装置指向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支路气管上,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支路气管的导通状态。
12、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多个,所述支路气管包括多条,每个所述空气弹簧通过一条所述支路气管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之间的主路气管连通;
13、所述电磁阀包括多个,每条所述支路气管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电磁阀。
14、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气路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气悬架气路装置进行控制,包括:
15、在空气弹簧补气模式下,控制第一控制开关打开,控制空气压缩装置、第二控制开关关闭,第一储气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支路气管为空气弹簧补气;
16、在空气弹簧放气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打开,控制所述空气压缩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关闭,第二储气部存储所述空气弹簧放出的气体。
17、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悬架气路装置还包括空气压缩装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出端的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储气部的罐体内,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气部的第二压力值;所述空气压缩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储气部和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之间的所述主路气管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18、获取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在所述第一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高于第二预设值时,在气路补气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关闭,控制所述空气压缩装置打开,所述空气压缩装置将所述第二储气部的气体进行压缩后泵入所述第一储气部。
19、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悬架气路装置还包括补气与排气口、补气与排气气管和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位于所述补气与排气气管的管路上,所述补气与排气口通过所述补气与排气气管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储气部之间的所述主路气管连通,所述方法还包括:
20、在所述气路补气模式下,所述第一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高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打开,使所述补气与排气口吸入气体输出至所述第二储气部。
21、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悬架气路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的所述主路气管上,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从所述空气压缩装置指向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22、在所述气路补气模式下,所述第一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压力值高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打开,使所述补气与排气口吸入气体输出至所述第二储气部。
23、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空气悬架气路装置,空气悬架气路装置中的第一储气部的输出端、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二储气部和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通过主路气管依次连通;空气弹簧通过支路气管与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之间的主路气管连通;其中,第一储气部中的气体压力大于第二储气部中的气体压力。在空气弹簧补气模式下,第一储气部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为空气弹簧补气,在第一储气部具有气体时,无需启动空气悬架气路装置中的空气压缩装置为空气弹簧补气;在空气弹簧放气模式下,第二储气部通过第二控制开关存储空气弹簧放出的气体,在第二储气部具有存储空间时,无需启动空气压缩装置处理空气弹簧放出的气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空气压缩装置的启动频率,提高空气压缩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中的空气悬架气路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减少空气悬架气路中阀体数量。
1.一种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弹簧、第一储气部、第二储气部、主路气管、支路气管、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气与排气口、补气与排气气管和第三控制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和所述空气压缩装置之间的所述主路气管上,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所述空气压缩装置指向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支路气管上,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支路气管的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空气悬架气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包括多个,所述支路气管包括多条,每个所述空气弹簧通过一条所述支路气管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之间的主路气管连通;
7.一种空气悬架气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空气悬架气路装置进行控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悬架气路装置还包括空气压缩装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出端的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储气部的罐体内,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气部的第二压力值;所述空气压缩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储气部和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之间的所述主路气管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悬架气路装置还包括补气与排气口、补气与排气气管和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位于所述补气与排气气管的管路上,所述补气与排气口通过所述补气与排气气管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储气部之间的所述主路气管连通,所述方法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悬架气路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的所述主路气管上,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从所述空气压缩装置指向所述第一储气部的输入端;所述方法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