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新能源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通常包括电机换热回路、电池循环回路、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和驾驶舱外换热回路。由于各回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管路布置错综复杂,且电池换热回路通常具有较多数量的冷却水管和水泵等器件也会占据较大空间,增加能耗。
2、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结构紧凑且能够节约能耗的热管理系统,对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结构紧凑且能够节约能耗。
2、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
4、冷却液回路和冷媒回路;
5、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串联设置有电驱动装置和换热装置的电驱换热回路;
6、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冷媒驱动循环回路、驾驶舱外第一换热回路、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和流路切换组件;
7、所述冷媒驱动循环回路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和所述换热装置;所述驾驶舱外第一换热回路包括串联设置的驾驶舱外冷凝器和第一膨胀阀;所述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电池包和驾驶舱空调箱,所述电池包和所述驾驶舱空调箱分别与所述第一膨胀阀连通;所述驾驶舱外第一换热管路和所述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均通过所述流路切换组件与所述冷媒驱动回路连通。
8、可选地,所述流路切换组件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9、所述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包括连通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端口的空调进冷媒支路,以及连通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空调出冷媒支路;所述空调进冷媒支路和所述空调出冷媒支路位于所述电池包的同一侧,且均与所述驾驶舱空调箱连通。
10、可选地,所述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还包括连通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膨胀阀的第一冷媒流通支路,以及连通所述驾驶舱空调箱和所述第一膨胀阀的第二冷媒流通支路;
11、所述第一冷媒流通支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流通支路均设有第二膨胀阀;
12、所述第二膨胀阀的阀口口径不小于管路管径的三分之一,且所述第二膨胀阀的阀口开度可调。
13、可选地,所述驾驶舱空调箱包括并联设置的蒸发器和内置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驾驶舱空调箱靠近所述电池包的一侧;
14、和/或,所述驾驶舱空调箱与所述电池包相邻设置,所述驾驶舱空调箱还包括ptc加热器。
15、可选地,所述流路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
16、所述驾驶舱外第一换热回路包括连通所述驾驶舱外冷凝器和所述第三端口的进冷媒换热支路,以及连通所述述驾驶舱外冷凝器和所述第四端口的出冷媒换热支路;
17、所述进冷媒换热支路和所述出冷媒换热支路位于所述驾驶舱外冷凝器的同一侧,所述出冷媒换热支路设有单向截止阀。
18、可选地,所述第一膨胀阀的阀口口径不小于管路管径的三分之一,且所述第一膨胀阀的阀口开度可调。
19、可选地,所述流路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
20、所述冷媒驱动循环回路包括连通所述第五端口和所述换热装置的进冷媒循环支路,以及连通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第六端口的出冷媒循环支路;所述出冷媒循环支路设有所述压缩机;
21、所述第五端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所述第六端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22、可选地,所述冷媒驱动循环回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冷媒循环支路,与所述压缩机串联的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23、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4、可选地,所述冷却液回路还包括设有驾驶舱外散热器的驾驶舱外第二换热回路;所述驾驶舱外第二换热回路通过四通阀与所述电驱换热回路连通;
25、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26、所述驾驶舱外散热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驾驶舱外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电驱动装置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27、所述第二阀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28、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29、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30、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该车辆热管理系统通过将电池包和驾驶舱空调箱并联在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中,然后冷媒驱动循环回路通过换热装置与电驱换热回路进行热交换后,通过流路切换组件流入至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可以利用电驱动装置的余热对电池包和驾驶舱同步制热,既取消了电池冷却水管和电池水泵等部件,使回路系统结构更紧凑,还节约了能耗。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组件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内空调换热回路还包括连通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膨胀阀的第一冷媒流通支路,以及连通所述驾驶舱空调箱和所述第一膨胀阀的第二冷媒流通支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空调箱与所述电池包相邻设置;所述驾驶舱空调箱包括并联设置的蒸发器和内置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驾驶舱空调箱靠近所述电池包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阀口口径不小于管路管径的三分之一,且所述第一膨胀阀的阀口开度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驱动循环回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冷媒循环支路,与所述压缩机串联的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路还包括设有驾驶舱外散热器的驾驶舱外第二换热回路;所述驾驶舱外第二换热回路通过四通阀与所述电驱换热回路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