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车辆悬架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悬架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2、经检索公开了一种新型橡胶悬架总成,公告号:cn105109296b;
3、在针对车辆悬架的方向,其悬架系统大多是针对减震和舒适的方向,而一些特定车辆不单单是针对公路,进而现有针对减震和舒适方向的悬架并不适用,包括上述的发明专利;
4、例如特定车辆需要进行涉水、多岩石、泥泞道路形式,其后驱动轮的不能够调节,其抓地力非常低,虽然现有的四驱动力分配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并没有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包括:
4、基板,所述基板两端均固定有呈对称设置的支撑臂,所述基板底部设置有两个翻转板,两个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支撑臂转动连接;
5、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两端,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两个所述翻转板及所述基板两端;
6、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基板底部,所述调节组件连接两个所述翻转板,通过调节组件驱使两个翻转板相对翻转;
7、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基板底部,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连接车辆驱动轮及所述调节组件。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摆臂和下摆臂,所述下摆臂和上摆臂与所述翻转板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摆臂和上摆臂远离所述翻转板一端转动安装有盘体;
9、所述上摆臂和所述下摆臂上均开设有通槽;
10、所述下摆臂上转动安装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穿过上摆臂上的通槽与所述基板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器上套设有减震弹簧。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基板底部的两个双向丝杆,两个所述双向丝杆之间通过一号传动链连接,两个所述双向丝杆两端均套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与所述基板底部滑动连接;
12、两个所述滑块底部均铰接有传动板,两个所述传动板远离滑块一端均与所述翻转板铰接,两个所述滑块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13、其中一个所述双向丝杆连接驱动件。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臂上的一号传动杆和二号传动杆,所述二号传动杆及一号传动杆相反一端均同轴固定有万向连轴器,所述万向连轴器远离所述二号传动杆及一号传动杆一端的同轴固定有三号传动杆,所述三号传动杆与所述盘体转动连接;
15、所述一号传动杆和二号传动杆连接设置与一号传动杆和二号传动杆之间的动力输出组件。
1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底部的滑筒,所述滑筒内活动安装有五号传动杆,所述五号传动杆通过动力分配组件与所述一号传动杆和二号传动杆连接;
17、所述五号传动杆通过随动组件与滑块连接;
18、所述五号传动杆远离滑筒一端同轴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圆周等距固定有多个传动条,所述传动条与开设于所述五号传动杆内壁的传动槽滑动配合。
1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分配组件包括同轴固定于所述五号传动杆上的二号锥齿轮和一号锥齿轮,所述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为相对设置;
20、所述一号传动杆和二号传动杆相对一端均同轴固定有五号锥齿轮,两个所述五号锥齿轮与所述二号锥齿轮配合;
21、所述一号传动杆上还同轴固定有三号锥齿轮,所述二号传动杆上转动安装有四号锥齿轮,所述四号锥齿轮通过调向件与所述二号传动杆连接,所述一号锥齿轮与所述三号锥齿轮及四号锥齿轮配合。
2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向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四号锥齿轮背面的环状槽,环状槽内转动安装有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与设置于所述环状槽内的二号齿环啮合,所述二号传动杆上同轴固定有一号齿环,所述一号齿环与所述三号齿轮啮合;
23、其中,所述三号齿轮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上集成了用于支撑二号传动杆的拉臂,所述三号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拉臂上。
2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随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四号传动杆,所述四号传动杆通过同步驱动件连接所述滑块;
25、所述四号传动杆底部转动安装有垂直于所护四号传动杆的传动轴,所述滑杆和传动轴之间通过斜齿轮连接;
26、所述安装座底部转安装有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的转轴通过二号传动链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五号传动杆上等距同轴固定有多个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二号齿轮啮合。
2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同步驱动件包括固定于其中一个滑块朝向另一滑块一侧的传动方筒,所述传动方筒内滑动安装有导向方管,所述导向方管与另一滑块固定;
28、所述传动方筒底部或顶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同轴固定于所述四号传动杆上的一号齿轮啮合。
2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方法,采用所述的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包括以下步骤:
30、步骤一,通过调节组件对驱动轮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使在车辆处于水上形式时,调整后的驱动轮提供的推进力得到提升;
31、步骤二,通过驱动组件实现在驱动轮被调节后,改变两个驱动轮的转动方向,在位于地面时两个驱动轮为同向转动,在位于水上时两个驱动轮转动反向相反;
32、步骤三,通过调节驱动轮翻转的同时调节驱动转动的反向,且以纯机械实现。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车辆的两个后驱动轮进行相对翻转的调节,在各种不同路况形式时具有不同的效果;
34、例如,泥泞道路,可通过驱使两个轮相反进行一定程度的翻转,使轮胎的与地面的接触面增大,进而提高脱困的可能,当然其所采用的轮胎也是特殊设计的;
35、岩石较多路面,可同样驱使两个后驱动轮相反翻转,在遇到较大不能通过的岩石时,可通过相对翻转的后轮,形成夹持岩石的状态,使其通过向提高;
36、涉水路面,例如车辆行驶至湖泊中,可通过驱使后轮翻转至行程末端时,以接近平行的状态,使两个驱动轮的推进力增大;
37、其中,本发明在对后驱动轮进行翻转调节时,其车轮转动的反向从两个轮子同向,调整至相反/相对转动;
38、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是单一对涉水路面进行描述,其泥泞道路和岩石路面与至相同,仅为调节驱动轮翻转的角度不同。
1.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摆臂(2)和下摆臂(201),所述下摆臂(201)和上摆臂(2)与所述翻转板(3)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摆臂(201)和上摆臂(2)远离所述翻转板(3)一端转动安装有盘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基板(1)底部的两个双向丝杆(303),两个所述双向丝杆(303)之间通过一号传动链(304)连接,两个所述双向丝杆(303)两端均套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滑块(302),两个所述滑块(302)与所述基板(1)底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臂(101)上的一号传动杆(4)和二号传动杆(401),所述二号传动杆(401)及一号传动杆(4)相反一端均同轴固定有万向连轴器(403),所述万向连轴器(403)远离所述二号传动杆(401)及一号传动杆(4)一端的同轴固定有三号传动杆(402),所述三号传动杆(402)与所述盘体(7)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座(6)底部的滑筒(901),所述滑筒(901)内活动安装有五号传动杆(9),所述五号传动杆(9)通过动力分配组件与所述一号传动杆(4)和二号传动杆(40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分配组件包括同轴固定于所述五号传动杆(9)上的二号锥齿轮(905)和一号锥齿轮(904),所述一号锥齿轮(904)和二号锥齿轮(905)为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向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四号锥齿轮(907)背面的环状槽,环状槽内转动安装有三号齿轮(909),所述三号齿轮(909)与设置于所述环状槽内的二号齿环(9011)啮合,所述二号传动杆(401)上同轴固定有一号齿环(9010),所述一号齿环(9010)与所述三号齿轮(909)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6)上的四号传动杆(803),所述四号传动杆(803)通过同步驱动件连接所述滑块(3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件包括固定于其中一个滑块(302)朝向另一滑块(302)一侧的传动方筒(801),所述传动方筒(801)内滑动安装有导向方管(802),所述导向方管(802)与另一滑块(302)固定;
10.一种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挂车双模式单桥互联主动液压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