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车身防护,特别涉及一种前下防护总成。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商用车辆。
背景技术:
1、基于重型卡车等商用车辆底盘较高的情况,在此类车辆的前端通常会设置前下防护总成,前下防护总成的作用是在该车辆与小型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防止小型车辆钻入该车辆的底部下方,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现有的商用车辆的前下防护,为了满足相关要求,普遍为3~5mm厚的板体制成的防护横梁形式,起到防止小型车辆钻入车底的功能。
2、目前商用车使用的前下防护普遍由材料较厚的前下防护横梁和连接支架组成,结构笨重,重量大,成本高,且装配困难。同时,由于前下防护横梁仅针对防止小车钻入底部的功能进行设计,不具备周边零部件的安装功能,周边零部件的安装需要开发单独的支架安装,导致增加了整车重量及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前下防护总成,以利于前下防护总成整体结构强度的改善。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前下防护总成,包括前横梁,以及左右对称地设于所述前横梁上的两个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由所述前横梁向着车辆后方延伸设置的连接梁、以及连接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连接梁之间的加强支架,所述前横梁、所述连接梁和所述加强支架共同形成三角形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所述连接梁和所述加强支架均采用厚度在2mm~3mm之间的钢材热冲压而成。
5、进一步的,相对于连接所述前横梁的一端,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车辆底盘的支架。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和所述加强支架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前横梁包括中部段和两个端部段,所述中部段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梁之间,所述端部段位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梁前侧;所述端部段相对于所述中部段向着车辆的后方弯曲设置,所述加强支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端部段上。
7、进一步的,所述端部段上设有前保大灯骨架安装架;和/或,所述中部段上设有保险杠安装架;和/或,所述前横梁上设有多个平头六角铆螺母;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加强支架上设有举升泵安装架。
8、进一步的,所述前下防护总成还包括两个踏步支架总成,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踏步支架总成;所述踏步支架总成包括外衬板以及内衬板,所述外衬板的边缘形成第一连接翻边,所述内衬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与所述前横梁共同围成的区域内。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翻边在靠近所述前横梁端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翻边缺口,所述前横梁穿过所述翻边缺口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翻边和所述外衬板,所述内衬板的靠近所述前横梁端部的边缘形成第二连接翻边,所述第二连接翻边与所述前横梁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内衬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翻边的边缘与所述第一连接翻边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外衬板上设有发动机底护板安装架。
11、进一步的,所述外衬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形成第三连接翻边,所述内衬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三连接翻边固定连接;和/或,所述内衬板上成型有凸起的加强筋。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实用新型的前下防护总成,安装支架采用连接梁和加强支架的组合形式,在前横梁、连接梁和加强支架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可大大提升前下防护总成与车辆底盘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有利于提升前下防护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
14、此外,采用厚度在2mm~3mm之间的钢材,以热冲压工艺加工前下防护总成中的前横梁、连接梁和加强支架等关键构件,在保障前下防护总成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可大大降低前下防护总成的整体重量,使前下防护总成在轻量化和结构性能两方面得到兼顾。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商用车辆,所述商用车辆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本实用新型的商用车辆具有上述的前下防护总成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1.一种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商用车辆,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