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混凝土运输车,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
背景技术:
1、混凝土运输车是一种专用汽车,主要功能是运输预拌混凝土。
2、混凝土运输车常配备有一个圆筒型的搅拌筒,用以装载混合后的混凝土,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搅拌筒的持续转动,确保混凝土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凝固或分层,搅拌筒的转动可以通过车辆的动力系统实现,这样可以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保证混凝土到达施工地点时仍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3、然而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输至设定区域后,可能需要直接将混凝土从罐中下料并直接铺设在道路上,而为了铺设均匀,需要运输车司机与现场工作人员配合,司机启动车辆缓慢行驶,下料处的工作人员需要手动摇摆下料管,防止下料管向溢出位置排出混凝土,导致混凝土发生堆积,但一般运输车的下料管位置偏高,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半举手臂才能抓住下料管的底端,这就容易导致手动摇摆下料管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鉴于此,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包括运输车本体,所述运输车本体前侧中间固定连接有中空座,所述中空座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侧螺旋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下两端面转动连接有支撑轮,所述移动块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外环,所述轴承外环内侧转动连接有轴承内环,所述轴承内环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中空座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实心球,所述实心球外侧转动连接有空心球,所述空心球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下料管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波纹板。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输出轴右侧顶端与中空座内部右侧中间转动连接,所述中空座前端面中间与固定杆外侧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外环前侧内部与连接杆后方外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顶端与下料管后方顶端下侧固定连接,可以在运输车本体通过下料管卸料时,对下料管的出料位置进行自动调整,方便下料管对需要铺设的道路进行倾倒混凝土,减少人工手动调整下料管的下料角度的次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机可进行正转与反转,且电机由控制终端控制开启、关闭、正转和反转,通过远程控制电机的启动和正反转,可自动对下料管的出料角度进行调整,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支撑轮分布在移动块的上下两侧中间位置处,所述支撑轮外侧均与中空座内部上下两侧中间进行接触,防止移动块和固定块在移动时产生的压力导致螺纹杆的受力增加而发生弯曲,提高螺纹杆在旋转并带动移动块移动时的稳定性。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空座内部前侧开设有条形滑槽,且中空座内部前侧的条形滑槽宽度与固定杆外侧直径相匹配,所述轴承外环前侧开设有弧形滑槽,且轴承外环前侧的弧形滑槽宽度与连接杆的外侧直径相匹配,所述轴承外环前侧的弧形滑槽长度是轴承外环外侧周长的二分之一,可让移动块和连杆的左右移动带动下料管进行左右角度转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实心球被空心球包裹并在空心球内转动,所述空心球左右两侧自底部向中间开设挖槽,且空心球左右两侧的挖槽宽度与第二连杆的外侧直径相匹配,不仅对下料管的后方顶端进行限制,防止下料管跟随移动块一同移动,同时可让下料管以空心球为基点进行转动,在不影响混凝土下料的情况下调整下料管的出料角度。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料管分为两段,且下料管内侧顶端由波纹板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波纹板横切面形状与下料管横切面形状同为半圆形,且波纹板前侧的下料管以波纹板为基点可向左右两侧转动四十五度,波纹板可降低移动块和固定杆带动下料管角度转动时的力度,一定程度降低电机功耗,同时也提高了下料管角度转动的范围,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道路混凝土铺设工作。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通过设计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在运输车本体通过下料管卸料时,对下料管的出料位置进行自动调整,方便下料管对需要铺设的道路进行倾倒混凝土,减少人工手动调整下料管的下料角度的次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在移动块的上下两侧设置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轮,防止移动块和固定块在移动时产生的压力导致螺纹杆的受力增加而发生弯曲,提高螺纹杆在旋转并带动移动块移动时的稳定性,同时下料管中间设置波纹板,波纹板可降低移动块和固定杆带动下料管角度转动时的力度,一定程度降低电机功耗,同时也提高了下料管角度转动的范围,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道路混凝土铺设工作。
1.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包括运输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本体(1)前侧中间固定连接有中空座(2),所述中空座(2)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5),所述输出轴(5)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外侧螺旋连接有移动块(7),所述移动块(7)上下两端面转动连接有支撑轮(12),所述移动块(7)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外环(9),所述轴承外环(9)内侧转动连接有轴承内环(10),所述轴承内环(10)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料管(3),所述中空座(2)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16),所述连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实心球(15),所述实心球(15)外侧转动连接有空心球(14),所述空心球(1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3),所述下料管(3)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波纹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5)右侧顶端与中空座(2)内部右侧中间转动连接,所述中空座(2)前端面中间与固定杆(8)外侧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外环(9)前侧内部与连接杆(11)后方外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3)顶端与下料管(3)后方顶端下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可进行正转与反转,且电机(4)由控制终端控制开启、关闭、正转和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12)的数量为两个,且支撑轮(12)分布在移动块(7)的上下两侧中间位置处,所述支撑轮(12)外侧均与中空座(2)内部上下两侧中间进行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座(2)内部前侧开设有条形滑槽,且中空座(2)内部前侧的条形滑槽宽度与固定杆(8)外侧直径相匹配,所述轴承外环(9)前侧开设有弧形滑槽,且轴承外环(9)前侧的弧形滑槽宽度与连接杆(11)的外侧直径相匹配,所述轴承外环(9)前侧的弧形滑槽长度是轴承外环(9)外侧周长的二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球(15)被空心球(14)包裹并在空心球(14)内转动,所述空心球(14)左右两侧自底部向中间开设挖槽,且空心球(14)左右两侧的挖槽宽度与第二连杆(16)的外侧直径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运输车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3)分为两段,且下料管(3)内侧顶端由波纹板(17)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波纹板(17)横切面形状与下料管(3)横切面形状同为半圆形,且波纹板(17)前侧的下料管(3)以波纹板(17)为基点可向左右两侧转动四十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