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13830发布日期:2024-11-27 12:0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门板,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视野,汽车作为当代主要的交通工具,能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节约人们的出行时间,而汽车内饰门板作为汽车配件的一种,有着显著的作用。

2、但是现有设备中,汽车门和门饰板都是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当需要对门内的组件进行更换或维修时,需要将卡扣撬开才能够将门饰板取下对元件进行更换或维修,拆卸的难度大,且耗时长,为此提出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包括门板本体,所述门板本体的正面设有内扶手和收集框,所述收集框位于内扶手的下方,所述门板本体的背面设有多个卡紧结构,所述门板本体的正面设有多个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位于卡紧结构的外部;

3、所述卡紧结构包括与门板本体固定安装的盒体,所述盒体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活动设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设有锥形卡扣,两个所述连接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梯形块,所述盒体的一侧内壁上活动设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贯穿门板本体并固定设有压柄,所述压杆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的斜面与梯形块一侧的斜面平行;

4、所述盒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设有挡块,所述梯形块远离锥形卡扣的一面均固定设有两个挡板;

5、所述压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和锥形凸台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和盒体的一侧内壁贴合,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和盒体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和梯形块贴合;

6、所述盒体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壁和连接杆活动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与门板本体正面固定连接的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的外部通过螺纹安装有保护盖。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通过设置盒体、连接杆、锥形卡扣、梯形块、第二弹簧、压杆、锥形凸台、挡板和挡块,拆卸时将压杆向外拉动,压杆带动锥形凸台,当锥形凸台的斜面不再与梯形块的斜面接触时,两个第二弹簧推动两个梯形块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两个梯形块再拉动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再带动锥形卡扣,令其从车门的定位孔内脱出,然后再将门板本体向外拉动,即可将门板从车门上卸下,实现对车门本体的快拆,无需利用设备撬动门板内壁的卡扣,可降低拆卸难度,节省拆卸时间。

1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通过设置外螺纹管和保护盖,在将门板安装完毕后,将保护盖安装在外螺纹管上,能够防止压杆被误触、误拉,导致门板本体松旷甚至掉落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包括门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本体(1)的正面设有内扶手(2)和收集框(3),所述收集框(3)位于内扶手(2)的下方,所述门板本体(1)的背面设有多个卡紧结构(4),所述门板本体(1)的正面设有多个防护结构(5),所述防护结构(5)位于卡紧结构(4)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5)包括与门板本体(1)正面固定连接的外螺纹管(501),所述外螺纹管(501)的外部通过螺纹安装有保护盖(5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汽车内门板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汽车副驾驶位内饰门板,包括门板本体,所述门板本体的正面设有内扶手和收集框,所述收集框位于内扶手的下方,所述门板本体的背面设有多个卡紧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盒体、连接杆、锥形卡扣、梯形块、挡板和挡块,拆卸时将压杆向外拉动,压杆带动锥形凸台,当锥形凸台的斜面不再与梯形块的斜面接触时,两个第二弹簧推动两个梯形块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两个梯形块再拉动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再带动锥形卡扣,令其从车门的定位孔内脱出,然后再将门板本体向外拉动,即可将门板从车门上卸下,实现对车门本体的快拆,无需利用设备撬动门板内壁的卡扣,可降低拆卸难度,节省拆卸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姜陈燚,张伟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普尔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